3岁以下幼儿3类退烧药慎用
3岁以内的宝宝出现发热,一般原则是首选物理降温法,如温水浴、湿敷等。如果患儿体温过高,超过38.5℃,特别是在出现39℃以上的高热时,需要给予退烧药,以免引起高热惊厥及其它并发症。
从理论上讲,能够用于宝宝的退热药可分为4类,即水杨酸类、非那西丁、氨基比林及扑热息痛等。由于宝宝年龄小,身体发育不够成熟,尤其是肝酶系统不够完善,加之肾脏的分泌与排泄功能较差,因而宝宝的药物代谢及解毒功能往往不健全,无法像成年人那样放心地使用这几类退烧药,需要有所选择,才能保证用药安全,防止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良反应。
而在上述4类退烧药中,扑热息痛类(对乙酰氨基酚)对婴幼儿相对安全些,可列为3岁以下宝宝的一线退烧药,优先选用。其他几类退烧药则需要谨慎用药,原因如下:
水杨酸类
水杨酸类的代表药物为人们熟知的阿司匹林及复方阿司匹林。英国医学会规定水杨酸类应慎用于3岁以下婴幼儿,因为水杨酸类具有引起婴幼儿瑞氏综合征的风险。婴幼儿瑞氏综合征是因脏器内脂肪浸润所引起的一组以脑水肿和肝功能障碍为特征的临床症候群。
非那西丁
为苯胺类解热镇痛药。该类药物没有单方制剂,临床所用多是非那西丁的复方制剂,如小儿退热片、安痛定片、去痛片等。由于非那西丁有引起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肾损害的风险,并对视网膜也有一定毒性反应,故而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成年人使用这类药物尚比较安全,但3岁以下宝宝则较为敏感,发生率较高。
氨基比林
氨基比林也主要是复方制剂,如复方氨基比林针剂、优散痛片和复方氨非咖片等。氨基比林对婴幼儿的损害主要是引起粒细胞减少,导致婴幼儿的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使得感染机会明显增加。
陕西省宝鸡职业技术学院主任医师魏开敏咳嗽护理步骤咳嗽是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症状,但严重的咳嗽不但可能造成孩子呕吐,还可影响孩子的睡眠和休息。如何正确护理宝宝咳嗽呢?
1、保持居室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3℃——26℃,避免室内空气干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防止烟尘等污染,因为烟的味道会刺激宝宝,引起或加重咳嗽。
2、多喝白开水,有利于稀释痰液,便于咳出。3、不要自作主张给宝贝随意服用抗生素,感冒大多数都是病毒所引起,如果没有合并感染,抗生素治疗是无效的。如果患儿在咳嗽伴有明显的炎症现象,如发热、痰色黄而粘稠、血常规白细胞增多等,则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抗菌药物,滥用抗生素容易产生耐药或引起过敏。
4、不要乱用止咳嗽药,因咳嗽是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射,呼吸道内的病菌和痰液均可通过咳嗽而排出体外,起着清洁呼吸道并使其保持通畅的作用。止咳药虽可暂时缓解咳嗽症状,但它可使大量痰液和病菌堆积于呼吸道内,继发细菌感染,所以,所以在未明确孩子咳嗽原因之前,切莫乱喂止咳药。如果咳嗽时间较长,痰液较多,可在医生指导下选择用药。
5、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不要吃太甜太咸、生冷、辛辣、油炸、易致过敏的海产品等饮食。俗话说:“鱼生火,肉生痰,青菜豆腐保平安”。中医认为,鱼、蟹、虾和肥肉等荤腥、油腻食物,可能助湿生痰,有的还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而辣椒、胡椒、生姜等辛辣食品,对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使咳嗽加重,多食新鲜水果及蔬菜,以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有利于机体代谢功能的恢复。
6、保证充足睡眠,睡眠有利于各种器官机能恢复及疾病的康复,入睡前咳嗽不止,可将宝宝头部垫高,减少因鼻腔分泌物向后流向喉咙下方引起的喉咙瘙痒,从而减轻咳嗽症状。最好左侧右侧换着睡,有利于呼吸道分泌物的松动和排出。咳嗽的宝宝吃奶后不要立即躺下,以免因咳嗽引起的呕吐造成误吸。
7、给孩子翻身或拍背,一则促进肺部的血液循环,二来使支气管内的痰液松动而易于排出,每侧拍3~5分钟,每天2~3次。方法是将几个枕头做成一个20-30度的斜面,宝宝侧卧在枕头上,左右都可以,头高脚低位,利用地吸引力使肺部不同部位利于排痰。但应注意,宝宝吃完食物后的两小时内不应用体位排痰法,以免呕吐。
8、宝宝的穿着:咳嗽时很多家长误认为宝宝天生怕冷,所以总是给宝宝穿很多,其实,“捂太好”更容易捂出病。宝宝天生爱动,穿太多则容易出汗,更容易感冒加重咳嗽。正确的做法是以家长的穿衣厚度作为标准即可,并尽量宽松些,一岁以内的孩子可适当的多加一件薄衣服。
知名儿科医生桑孝诚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