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见到的食用糖分别有白糖、红糖、冰糖,在古代中医中还经常用到饴糖,我们虽然经常食用,却不甚了解它们的制作和食疗作用。1.白糖是由甘蔗或甜菜榨出的糖蜜,又经过加工制成的精糖。又称石蜜、白沙糖、糖霜、白霜糖。直接使用。[性能及作用]味甘,性平。能润肺生津,补中缓急。用于肺燥咳嗽;津液不足,口干渴;脾虚腹痛,或饮酒过度,胃气不和。2.红糖指带蜜的甘蔗成品糖,甘蔗经榨汁,浓缩形成的带蜜糖,因没有经过高度精练,几乎保留了蔗汁中的全部成分,除了具备糖的功能外,还含有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如铁、锌、锰、铬等,营养成分比白糖高很多。从中医的角度来说,红糖性温、味甘、入脾,具有益气补血、健脾暖胃、缓中止痛、活血化淤的作用。而要发挥红糖的这些功效,吃法上也很有讲究:红糖煮荷包蛋,可以使鸡蛋和红糖的营养互补,让老年人面色红润,有精神;用红糖泡桂圆干服用,对改善睡眠有着积极作用;红糖泡人参,则有调理气息,改善低血压的作用。中医认为妇女产后身体多淤,且八脉空虚,每致腹痛。凡偏淤者,医生常处以生化汤、失笑散或金铃子散,并嘱在药煎好后以红糖调服,目的在于利用红糖“通淤”或“排恶露”的作用而达到止痛的目的。对无力购药或不及备药者,取适量的中段童尿拌红糖口服,亦可收到异曲同工之效。“女子不可百日无糖”,指的就是红糖。曾有一个女青年,因长期患病,身体瘦弱,体重不足50公斤。她怀孕后思想负担很重,担心自己承受不了,经采用中国传统的食疗方法,设计以温热补虚寒的“对证之食”:给她吃糯米酒酿卧鸡蛋以及加有红糖和芝麻的小米粥等食物,结果不仅产下了健康的婴儿,而且身体比产前还结实健康,她产后坚持哺乳,婴儿也发育良好,活泼健康。3.冰糖是砂糖的结晶再制品。中医认为冰糖具有润肺、止咳、清痰、和去火的作用。也是泡制药酒、炖煮补品的辅料。冰糖具有补中益气、和胃润肺、止咳化痰、祛烦消渴、清热降浊、养阴生津、止汗解毒等功能,可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肺热咳嗽、咯痰带血、阴虚久咳、口燥咽干、咽喉肿痛、小儿盗汗、风火牙痛等病症。老人含化冰糖还可以缓解口干舌燥。现代药理作用:能补充体内水分和糖分,具有补充体液、供给能量、补充血糖、强心利尿、解毒等作用。适应症:其5%溶液为等渗液,用于各种急性中毒,以促进毒物排泄;10%~50%为高溶液,用于低血糖症、营养不良,或用于心力衰竭、脑水肿、肺水肿等的治疗。木耳蒸鸭蛋有效偏方:取黑木耳少许、1个鸭蛋、冰糖。加水放蒸笼蒸熟食用,每日两次,可治阴虚肺燥咳嗽,此偏方对咽干痰少也有疗效。4.饴糖是以高粱、米、大麦、粟、玉米等淀粉质的粮食为原料,经发酵糖化制成的食品,又称饧、胶饴。[功能主治]:缓中,补虚,生津,润燥。治劳倦伤脾,里急腹痛,肺燥咳嗽,吐血,口渴,咽痛,便秘。因为饴糖的良好效用,故历代医家在临床上应用颇多。(1)治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疼,手足烦热,咽干口燥:桂枝三两(去皮),甘草三两(炙),大枣十二枚,芍药六两,生姜三两,胶饴一升。上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内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小建中汤)(2)治心胸中大寒痛,呕不能饮食,腹中寒,上冲皮起,出见有头足,上下痛而不可触近:蜀椒二合(炒,去汗),干姜四两,人参二两。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二升,去滓,纳胶饴气升,微火煎取一升半,分温再服。(《金匮要略》大建中汤)(3)治大人小儿顿咳不止:白萝卜捣汁一碗,饴糖五钱。蒸化,乘热缓缓呷之。(《本经逢原》)(4)治大便干结不通:饴糖拈成指头大,用香油涂拌绿矾末,塞谷道内。(《本草汇言》)(5)治胎坠不安:饴糖五钱,以砂仁泡汤化服。(《本草汇言》)(6)治诸鱼骨哽在喉中:饴糖不拘多少,为丸如鸡子黄大,吞之,又渐作大丸,再吞。(《本草汇言》)
公众itang
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