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万福妇产医院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冬、春两季为高发期。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感染脑膜或脑脊髓膜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常在冬春季节发病和流行,人群普通易感,儿童发病率高,以5岁以下儿童尤其是6个月至2岁的婴幼儿发病率最高,具有很高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哪些表现为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1、突然高热、头痛、呕吐。重者抽搐、昏迷。

2、皮肤及粘膜可见瘀点,瘀斑,颈强直、脑膜刺激征阳性。

3、暴发型起病迅猛;其中休克型常见广泛瘀斑,迅速出现周围回圈衰竭;另一种类型为脑膜脑炎型有意识障碍、抽搐及中枢性呼吸衰竭。

4、婴儿发病不典型,除高热、拒食、吐奶、烦躁及啼哭不安外,可有惊厥、腹泻及咳嗽,脑膜刺激征可能缺如,前囟突出更有意义。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期:

  (1)上呼吸道感染期。多数患儿中止于此期,主要症状为鼻炎、咽炎或扁桃体炎。

(2)败血症期。突然高热、全身不适、恶心、呕吐,年幼儿易惊厥。起病数小时后皮肤出现皮疹或出血点,分布不均,大小不等,指压不褪色,急剧增多,扩大融合,常见于肩、肘、臂等皮肤受压部位。1~2日内进展为脑膜炎,菌血症期不超过48小时。

  (3)脑膜炎期。因颅压增高致头痛、呕吐、烦躁、嗜睡,重者昏迷。检查有脑膜刺激征。

(4)免疫反应期。起病后7~14天不等。关节炎明显,可有心包炎,关节及心包积液为无菌性,呈良性、自限性经过。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临床分型:

  (1)普通型。占发病者的90%,突然起病、高热,有淤点及脑膜刺激征。

  (2)暴发型。可分为休克型、脑型和混合型。

  休克型:多见于2岁以下小婴儿。休克在发病24小时内发生,短期内出现遍及全身的淤点,迅速扩大融合成大片淤斑,循环衰竭,血压下降,尿量减少,可危及生命。

  脑型:多见于年长儿。发病急,出现颅内压增高症状、发热及淤斑,患儿反复呕吐、频繁惊厥、肌张力增高、四肢强直、嗜睡乃至昏迷,严重者发展成脑疝。

混合型:同时具有休克、脑型症状,可先后或同时出现。

(3)慢性型。此型较少见。慢性或亚急性起病,有发热、寒战、淤点、四肢强直及惊厥等。血培养阳性。病程6~8周。可发生脑积水等后遗症。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

1、控制感染:抗菌治疗。

2、对症支持治疗:包括退热、镇静、静脉补液吸氧。

3、重症流脑休克型治疗:另加抗休克治疗补充血容量、纠正酸中毒,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激素,使用强心药等。

4、重症脑膜脑炎型:另加激素、脱水治疗,预防或治疗呼吸衰竭。

小儿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如何预防?

1、平时提高宝宝的身体免疫力是关键:可以从饮食上做起,摄入足够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是比较好的选择。常见的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包括鱼类、禽肉类、奶类(配方奶)、大豆类;富含维生素A和C的绿叶蔬菜对提高免疫力也很有帮助。减少感冒、肺炎、腹泻等疾病的几率,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由于春天是传染病多发的季节,气候冷暖不定,要注意增减衣服;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通风效果差的拥挤的公共场所去。

3、要保持居住环境的空气清洁和流通:注意室内卫生,经常打开门窗通风,在室内用1‰过氧乙酸、5%醋酸喷雾。还要坚持锻炼身体,合理饮食,平时多喝水,多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

4、按时预防接种流脑疫苗: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按时预防接种流脑疫苗。一周内起保护作用。还可用黄连素液滴鼻和喷喉杀菌。经常用淡盐水漱口,清洁口腔。医院。

该病发病急,在早期(即上感期)如果误诊未作及时的抗菌治疗会发展到败血症而出现休克或脑膜炎致脑疝而死亡。因此,在冬春季节遇有突然高热、头痛、呕吐的儿童(主要为2-15岁)医院诊查,以免失去治疗机会而造成恶果。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白癜风康复标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jc/23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