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害孩子的育儿法,正在刷屏朋友圈

孩子摔倒了,越哭越不要理他,哭够了就会起来。这样的育儿方法正确么?这样教育的孩子会更加独立么?

这套理论流毒多次出现在朋友圈,推送之广让人乍舌,或许你没有看过类似的文章,但是一定听说过它。

在你把这套理论运用在自己孩子身上之前,我想先问你几个问题:这套理论有权威验证过么?谁提出的这套理论?你肯定不知道,也不知道这样带出来的孩子是怎样的。我现在可以告诉你,这套理论之下的孩子,轻则自卑内向,重则出现精神问题。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提出的孩子摔倒不用扶的理论

这套理论出自约翰.华生的哭声免疫法。其实所谓的哭声免疫法就是在孩子哭泣时不去抱他安慰他,等他不哭才抱。最终随着时间越长,孩子就会不哭不闹,独立自强。

听着很有道理,但是就是这套风靡中国的华生育儿理论,毁了无数个家庭,毒害了无数个中国孩子。因为华生理论的核心,忽视了孩子亲情的需要,从而导致孩子的心理出现扭曲和异常,最终会被毁掉一生。

年,当时美国鼎鼎大名的心理学家行为心理学创始人华生身边迎来了一个八个月大的婴儿“小艾伯特”,华生向小艾伯特的家人支付了少量报酬让其配合自己的试验,作为名噪一时的大红人,小艾伯特的家人欣然接受了。

华生在八个月大的小艾伯特身边放了很多小动物,如小兔子小狗等等。只会爬行的小艾伯特很喜欢他们,华生用了两个月时间让小艾伯特和这些小动物建立了亲密的情感联络。

这时,华生开始了他的试验。

这天,华生将一只小兔子像往常一样放在小艾伯特身边,当小艾伯特正要和小兔子接触时,华生突然在他背后重击一根大铁棒,发出巨大的刺耳声,当时就吓得小艾伯特剧烈抽搐并哇哇大哭。多次试验后,只要小兔子出现在小艾伯特身边,小艾伯特就会大哭并试图躲避。紧接着在用其他动物试验几次之后,小艾伯特已经开始恐惧所有毛茸茸的东西,那些曾经带给小艾伯特快乐的小动物,现在只要出现在他的视线内,就会立刻开始恐惧哭泣。

小艾伯特的这种恐惧却让华生兴奋异常,特此写了一篇论文,他认为,人的行为是可以被训练出来的。此论文一出震惊了整个世界的心理学界和教育界,约翰.华生被公认为欧美最伟大的心理学家教育家。

约翰.华生以按照人的需求对孩子进行训练为核心,衍生出婴儿独立完整睡眠法延迟满足法等一系列看起来毫无问题的育儿办法。

在约翰.华生的理论体系之中,人就是机器,对孩子输出什么样的训练进行什么样的塑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孩子。当这个孩子程序出现什么异常时,只需要采取一些惩罚措施,就可以让其重回正轨。

给我一打健全的婴儿,把他们带到我独特的世界中,我可以保证,在其中随机选出一个人,训练成为任何我所选定的任何类型的人物--律师商人医生艺术家,或者是盗贼乞丐,不用考虑他的天赋能力祖先的职业和种族。

华生的理论残害了美国数代儿童,一直到四十年后,心理学家哈洛才用恒河猴母爱试验彻底推翻了华生的理论。

哈洛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

哈洛,被列为二十世纪最残忍的科学家之一,他推出的恒河猴母爱剥夺试验让几代恒河猴生不如死。但他却彻底颠覆了华生的育儿方法,挽救了无数人类儿童。

哈洛成为教授后,专门建立了一所猴子实验室。为了防止猴子生病传染,每只猴子用一个笼子隔离喂养,刚出生的小猴子也要分开,称之为产妇剥离。而当时华生的育儿理念认为,越早将婴儿和产妇分开,越容易锻炼孩子的独立能力。孩子哭闹,就任由他们哭闹,时间久了自然就不哭不闹。所以在当时的美国,产后立即断奶让孩子自己独立睡小屋子,来培养孩子独立性的父母不计其数。

按照这一育儿理论,出生后就独立生活在一个笼子的小猴子,应该比自然条件下养育的同类更加强壮聪明。但是哈洛却发现这些小猴子及其不对劲,与正常的猴子有着极大的差异。

这些被产妇剥离的小猴子目光呆滞,当撤掉了笼子的时候他们手足无措,不知道怎么和同类相处。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征,都对铺在笼子里的毛巾产生了强烈的依赖,他们喜欢抱着毛巾,或者用毛巾裹住自己。哈洛想要换掉脏毛巾时,小猴子都产生激烈的抗拒反应,恐惧的尖叫并缩成一团。

按照当时华生的育儿理念,婴儿只会对食物产生依赖,只要给充足的食物,母亲是可有可无的,过度的亲情只会溺爱孩子让他失去独立的能力。哈洛疑惑,毛巾又不能吃,这些猴子怎么会这么喜欢毛巾干什么?这种现象让哈洛疑惑不解,哈洛设计了一个巧妙的试验,给猴子们准备了两个假妈妈,一个是铁丝网做的铁丝妈妈,上面绑有奶瓶,只能提供食物,无法拥抱。另一个是用布料做的布料妈妈,只能提供拥抱,但是不能提供食物。

按理说,能提供食物的铁丝妈妈更会得到小猴子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jc/492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