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向如何形成?假如风向突然消失,对地球有什么影响?
假如世界上没有风,地球会怎么样?无论是冬日的凛冽寒风,还是夏日的凉风,风总在我们身边,那你知道风是怎么形成的吗?当风向消失后,地球将会发生什么变化?
风向其实是人类共同的自然现象,它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有相当的破坏力,让人又爱又恨。自进入科学文明以来,人类就开始用科学的观点来解释风的形成。经科学家们认真研究,一致认为风是地球上的一种空气流动现象,一般由太阳辐射热引起。太阳光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地表温度升高,空气受热膨胀而上升,而远处的冷气则横向流动,当上升空气逐渐变轻,地表温度升高又使空气受热,形成一个循环过程。简而言之,空气流动就是风。地球上的风,从更微观的角度来说,和空气一样,也与水源有关,当体积巨大的水蒸气凝结成水时,体积缩小,水蒸气迅速占据位置,由于水的形态变化而形成的流动是风。
风能说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推广人类发电、帮助制冷、传授植物花粉、驱霾、净化空气。海水由于风而形成洋流,产生水生动物和陆地动物的迁徙,天空中的云彩随风飘动,让干旱的大地得以滋润。但是,风向一旦超过一定限度,形成台风、飓风,就会对陆地和海洋造成严重的破坏,对海洋、船舶、航空设备造成永久的损害。与此同时,它也会助纣为虐,助长火势,与大雨相结合,给人类出行带来极大的不便,甚至使曾经的地龙恐龙一夜消失。
那么,考虑到风对地球的危害,就会有人想像如果没有风,它会变得更好吗?来点个赞吧,这为你们揭秘~没有风,自然就不会有寒潮和暖流,白天,阳光无情地照着大地,没有一丝凉意,只能躲在空调房里,长时间呆在办公室里,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如果没有风这一巨大的空调,冷气就不会交替,赤道就会更热,南北极更冷,人类居住地面积急剧缩小,食物短缺,社会矛盾和冲突加剧,很可能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如果没有风,雨水会少得多,云也不会再流动,这就会使涝灾严重的地区变成一片沼泽,旱地地表龟裂,地下水资源匮乏,最终变成沙漠,人类只能靠井水取水,久而久之,人的踪迹就会消失。总之,没有风的地球将是一个静止不动的星球,人类可以不再顾及风的破坏力,可以建造参天楼,也可以建造各种奇异的形状。首先,人类历史上的大航海时代也将消失,探险家们根本找不到新大陆,人类的科技发明就会大打折扣,不同大洲之间就没有交流。也许人类仍然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中,无法与外界沟通。所以我们所居住的地球也需要风。
研究表明,在赤道及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度强、地面温度高、空气流动快等特点,都会产生多风。但在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日照时间短,地表温度低,这种高低纬度之间的温度差,导致空气膨胀,形成南北气压梯度。此外,地球偏向力使北半球气流右偏,而南半球气流则向右偏转,与气压梯度力合力控制大气的真实运动,从而形成了各种类型的风。那么,这种不同类型的风与什么因素有关呢?
依据风形成的时间和地理位置,可将其分为季风、海风、风沙、山风等。雨季,顾名思义,与季节有关。春夏秋冬基本上都是东南风,我国东面接近东海、日本海等海洋,此时,大陆比海洋热,大陆热空气上升,海面冷气随之补充,此时风通常给人以惬意的感觉,到了冬天,大陆冷而海洋热空气上升,地面的冷空气吹向海洋,因此靠近海洋的地方,冬天一般不会太冷,这正是由于风的作用。另一类是海陆风。其形成与白昼有关。我们把白天的风叫做海风,夜间的风是陆风,其形成的原因和温度相似。其三是山风,谷风。在白天,阳光照射在平原和山坡上,山坡受热快,气温高,温度高于相同高度,斜坡暖空气从山坡流向谷地上方,冷空气吹到平原或山坡上,填补了气流的空白,这就是在夜间,山坡上的降温速度比同高度的空气要快得多,冷空气沿坡地向下流入山谷,我们称之为山风。人们根据风速、方向、湿度,又将其分为阵风、台风、龙卷风等。
从整体上看,风虽然经常影响人们的生活,但它又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益处,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发展,我们今天的许多科研成果,包括电都得益于风,所以人类离不开风。你认为自然界中还有什么其他资源是我们永远无法“放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