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中立溪山行旅图

北京重点青春痘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8743276.html

这件“巨碑式山水画”,从何看起呢?有人说“自下而上”,有人说“自上而下”,都不得要领。首先,你要先认识它的构图。

这张画里有两道空白,你发现了吗?第一条是山间的路,也就是行旅的旅人走的这条路,在靠近画面底部的位置。第二条空白在路的上方,在画面下部约三分之一的位置。这条空白不是路,而是一片雾气腾腾的山谷空间。

这两条空白就将画面组织成了三部分:第一个部分是路和路上的行人;第二部分是路上方的两座小山,小山上绿树丛生,尤其右边的小山峰上,布满了尖锐的松树剪影;第三个部分是作为背景的大山峰,仿佛一座巨大的纪念碑。

接下来,我们看看作品的具体内容:前景的小路表现的是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两个人赶着四头驴,沿着山路走来。驴身上驮着很多行李,似乎走得很辛苦。

中景是两座小山,这里请你注意,右侧那长着茂密松树的小山峰上,有一片寺庙。结合历史,我们可以知道,范宽生活的北宋前期,统治者扶持佛教,宗教精神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了比较重要的位置。这一点就体现在画里了。

《溪山行旅图》局部

有意思的是,这寺庙远看画得好像很写实,仔细看却并没有那么精细,寺庙屋顶上的瓦没有一片一片地画出来。但是,寺庙前面的树却画得很仔细,能看出各种各样的树叶,有的是针状,有的是长条状,有的是三角形,有的像是花瓣一样放射状展开。

为什么他会画那么多不同种类的树叶呢?是因为他要通过树叶来表现树和树之间的区别,并展现出前后远近不同的层次关系。使得山峰显得格外饱满而又丰富。范宽在这里创立了典范。

《溪山行旅图》局部

这座小山峰的左边是一个峭壁,峭壁下面是一个山涧。山涧的对面是一个较缓的山坡。这是一片空灵的空间,由虚虚的、淡淡的墨点出,似乎缭绕的云彩和雾气把两座山峰隔开了。

再往后看,则是那座巨大的、纪念碑一般的山。这座山显得很近,很高,很有压力感。画面呈现出了它的全貌,包括山头上的树都呈现出来了。在它的映衬之下,前面的山峰和路显得非常渺小。

山的右侧,有一线细细的瀑布,水流经过转折,一分为二,飞流直下三千尺。这条瀑布带来了一种隆隆作响的气势,整张画突然灵动了,有了生命力。它是作品的“画眼”所在。

《溪山行旅图》局部

现在咱们再靠近一点,看得更仔细些,你就会发现一种独特的笔法。这种笔法为历代所称道,已经成为画史经典。

你看山石的细部,运笔几乎就像素描一样,用一个一个小点刻画出山石的形态。这种笔法叫做“雨点皴”,也叫“积墨法”,在第一层墨之上再堆第二层墨点,一层一层地把墨堆上去。《宣和画谱》上说它“如行夜山”,浓郁的墨色令人感觉好像是行走在夜里的山中。

《溪山行旅图》局部

这种笔法,能够体现出山势的险峻、苍郁和刚硬。所以元代的评论家汤垕说,范宽“得到了山的骨法”,画出了山的骨头。范宽对后世艺术家产生了很大影响。这种影响力甚至还延伸到了日本和韩国。

那么,范宽是怎么形成他自己的风格的呢?据他自己说他的学习方法有三个步骤:第一,叫师古人;第二,叫师造化;最后是师自己。

范宽曾经说过,他开始学画的时候,是学习古人的方法。后来发现,古人的创作也是对大自然的研究和整理,干脆走进自然,拜大自然为老师。最后他发现,对大自然的理解应该是发自内心的,于是回到自己,凭借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刻画出胸中之山。

宋代的山水画强调的是“可游、可居、可观”。在这件山水画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可观”。观什么呢?不只是风景,更是内在的精神。

很多人对这件作品做了各种各样的猜测。有的美国学者认为,这件作品体现了“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儒家思想。与其说这件作品表达的是个人抱负,不如说它展现的是一个时代的气象。

我们可以联想到,从10世纪初到10世纪中期前后,也就是五代十国时期,各个王朝今天你来了,明天他走了,终于在公元年,北宋成立了。渐渐地大家意识到,北宋就像是一座突然崛起的山峰,屹立在中原大地上。在五代之后,汉文化再次崛起,画面中展现的精神境界,恰恰与这样的时代背景相呼应。

范宽活跃的年代,正是北宋建立之初。北宋子民的首要期待,就是希望这个新政权能带来安定的生活。

这件巨大的作品中的山脉,就隐含着这层意义。我们无法确定这是哪一座山,但是近些年有学者认为这是一座纪念碑,象征了宋代的崛起,同时又是一道像长城一样的屏障,屹立在南北之间,为宋朝子民提供了精神保护。而画面中景和前景部分,就是这道屏障之下安居乐业、敬佛崇禅的北宋社会。

开封处在平原,宋太祖也曾一直担心,自己“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想必宋代皇帝内心也期待能建立一种强大的守护吧。

同时,这件作品又使我们感觉到一种崇高的美感。面对它,观看者会产生一种敬畏之心,敬畏的对象可能是北宋政权,可能是大自然,也可能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汉文化。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这件作品都呈现了北宋初年的一种世态,一种文化。

除了崇高感之外,这张画还体现了生动感,就是那一条瀑布带来的。总之,这张画的护卫感、崇高感和灵动感,就代表了北宋初年的精神气质。

说到这,相信你已经理解了,这件《溪山行旅图》被称为“宋代绘画第一神品”,绝对当之无愧。尽管时隔九百多年,那个北宋王朝已经不在,但是我们看画的时候,似乎还能感到一个时代的磅礴气势扑面而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zd/894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