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医大一附院神经外科内镜颅底亚专业组
王斌洪文明周律
脑室系统感染的诊疗是神经外科医师面临的难题之一,其病死率和致残率较高,因很多抗菌药物难以透过血脑屏障,单纯脑室内冲洗或鞘内注射用药,可能因蛛网膜下腔黏连、脑室内炎性分隔、脑室内脓肿、脓苔附着脑室壁等因素而影响疗效。安徽医院神经外科颅底内镜亚专业治疗组近期收治一例外伤后2月,脑室脓肿形成患者,经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后顺利行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48岁,系"间断发热2周,意识障碍1天"入院。患者于2月前因外伤于外院行手术治疗。入院时查体:神志中度昏迷,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2.5mm,光反应迟钝,四肢强刺痛有肌肉收缩,双侧巴氏征(-)。入院前头颅CT提示脑外伤术后改变,脑室系统扩大,右侧侧脑室前角可见类圆形低密度影。入院诊断:颅内感染,脑脓肿?脑积水,颅脑外伤术后。
术前CT:脑室扩大,右侧侧脑室前角类圆形低密度影
术前MRI:右侧脑室前角环形强化占位,脑室壁强化信号,慕上脑室系统扩大
术前腰穿提CSF白细胞高,多核细胞百分比上升,颅内感染明确
患者入院后予以万古霉素1gQ12H静滴抗感染及甘露醇mlQ6H脱水治疗,患者持续低热并意识无好转,遂行神经内镜下脑室脓肿清除+脑室造瘘+Omaya囊置入术。
A:经右侧额角置入内镜可见混浊脑脊液漂浮脓性颗粒,脑室壁附着条索样炎性物质;B:内镜下予以吸除脓性物质;C:清除后脑室壁;D:行透明隔造瘘;E:通过隔静脉及脉络丛辨识右侧脑室室间孔,被纤维化的炎性物质堵塞,内镜下予以造瘘沟通
术后患者意识状态逐渐好转,继续予以间断腰穿及万古霉素1gQ12H静滴,患者脑脊液白细胞逐渐下降,出院前患者脑脊液检查完全正常,复查MR及CT提示患者脑积水缓解,脑室壁强化影消失,右侧脑室前角占位缩小,患者查体意识清晰,能简单配合查体。
术后病理提示为纤维素样炎性渗出物,内可见急、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局部钙化
讨论:
脑室脓肿为神经外科严重并发症之一,既往常规的治疗手段多为全身应用抗生素、腰穿鞘注抗生素、脑室外引流等,治疗棘手,效果多数不佳,死亡率高。神经内镜适合脑脊液为介质的脑室内操作,其优势在于能够全面观察脑室结构,客观评估脑室内感染程度,清除脑室内附壁脓苔和纤维条索等炎性物质,同时可以打通脑室内炎性分隔、闭锁的室间孔,透明隔、中脑导水管、甚至行三脑室底造瘘,恢复脑脊液循环。
本例患者入院前已在外院行抗感染治疗2周,入住我院后行规范化抗感染10天亦无好转,遂行手术治疗;此次手术取4mm脑室镜行右侧额角入路,术中见脑脊液混浊,漂浮大量脓性颗粒,脑室壁可见条索样脓性物质附着,镜下小心进行吸除操作,尽可能减少炎性物质的负荷;结合术前仔细阅片提示患者脑积水主要为右侧侧脑室,术中置入脑室镜下见患者右侧室间孔被炎性物质完全堵塞,与影像学资料相符,遂于术中打通右侧室间孔,并行透明隔造瘘与左侧脑室沟通,有效缓解患者脑积水;此例病人术中明确脑室脓肿,为方便术后病情需要行脑室冲洗及预防脑积水反复,遂置入Omaya囊一根;脑室内的灌注冲洗可避免血脑屏障的影响,将敏感抗生素盐水直接注入脑室内,有效维持脑室内的药物浓度,同时置换脑室内血性脑脊液、炎性介质等。此例患者于术中反复冲洗大量生理盐水,直至脑脊液清亮,术后反应佳,体温迅速正常,故未行术后脑室冲洗等操作。
欢迎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