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出席第十届健康中国论坛大会 http://m.39.net/news/a_5341550.html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
——我市持续深化林改释放生态红利侧记
“我们不砍树也致富了,空气都可以卖钱了。去年5月,我们领到了全国第一张林业碳票,收入14万元。多年来坚持守护着这片青山绿水,我们这条路子走对了,选准了!”
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将乐县高唐镇副镇长、常口联村党委书记张林顺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放眼三明大地,处处青山绿水(谢月妮摄)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我市如何积极探索新模式、闯出新路子,实现“生态美”与“百姓富”同频共振?去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三明考察调研时对林改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紧紧把握列入全国林业改革发展综合试点市机遇,建立“1+N+X”政策体系,大力实施“八项创新”推进林改再出发,林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八项创新”做法得到国家林草局肯定并推广;
“林权改革和碳汇交易”列入自然资源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案例》;
林业碳票改革受到中央深改办等肯定;
处置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的实践经验获全国推广
……牢记重要嘱托,我市形成了一批可推广、可复制的林业改革发展成果。生态产品如何“兑现”
创新林业金融,探索林票、林业碳票改革
初春,沙县区夏茂镇梨树村,四面郁郁葱葱的树林,充满着生机与希望。杉木优良无性系扦插苗培育初具规模(周志鸿摄)“村里的林子可随时变现和买卖了,如果有人卖,我想多买一些林票存起来,交给子孙后代。”村民老乐望着家门口的杉木林说道,“你瞧这一座座青山,谁说不是金山银山?”推行“林票制”,是我市持续深化林改浓墨重彩的一笔。首张三明林业碳票(陈登达摄)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以“合作经营、量化权益、市场交易、保底分红”为主要内容的林票制度改革试点,有效解决了林业难融资、林权难流转、资源难变现等问题,为全国林业改革发展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林子变票子,山林有活力。我市做大林票制发规模,探索以国家储备林项目为载体制发林票,与中林集团合作,以林票模式建设第一期国储林1.2万亩,制发林票多万元。目前,全市累计制发林票1.63亿元,惠及村民6万余人,带动村财平均增收5万元。为进一步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我市积极探索林业碳票,在全国率先出台《三明林业碳票碳减排量计量方法》《三明林业碳票管理办法(试行)》,发行全国首批林业碳票。今年来,我市新备案签发林业碳票项目6个、碳减排量10.3万吨;有11家企业出资营造碳中和林15片、亩。然而,一直以来,成林时间较长,金融融资时间较短,一长一短的金融错配,困扰林业借助金融加快发展。为破解“钱从哪里来”的问题,我市积极创新林业金融机制,推动“福林贷”产品提档升级,推出明溪“益林贷2.0版”、永安“林票贷”、建宁“林通贷”等系列产品。全国首笔林业碳票质押贷款、全国首笔林票质押贷款、全省首笔林票质押担保……我市积极探索多元化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让更多青山变成金山。去年,全市新增林业贷款9.88亿元。森林资源如何管理
全面推行林长制,深化国有林场改革
作为一名刚上任不久的村级林长,沙县区青州镇管前村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乐积坚,眼下正忙着加强辖区巡查,全力做好森林防火工作。无人机助力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周志鸿摄)
去年3月,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实施方案》,并成立市级林长办公室。同年5月底,各县(市、区)县级实施方案全部出台,标志着我市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面建立,有效解决森林资源保护的内生动力、长远发展和统筹协调问题。目前,全市名市、县、乡、村四级林长全部到位,进一步强化基层林业资源管理队伍,夯实林业改革基础。去年8月,我市印发《三明市省属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管理激励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在全国率先建立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创新实行新增经营项目与核增绩效工资相挂钩的激励机制,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生态美、百姓富有机统一。“在林业基层一线干了31年,我的绩效工资第一次有了大幅度的提升。”
福建省沙县官庄国有林场省级保障性苗圃负责人廖燕瑜介绍,自从去年开始实行国有林场差异化绩效薪酬制度以后,大家平均增加收入元(最高元、最低的元),实现干多干少不一样。“绿利”双赢满盘活。去年,全市国有林场实现经营收入1.8亿元,新增经营项目共核增绩效工资万元,带动村财增收万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林地规模化经营效益初显成效。”市林业局国有林场工作站站长张运根介绍,去年共有名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新增经营项目中,实现场村合作经营森林3.7万亩。今年来,场村合作经营森林资源已达余亩,尤溪、永安被列入全国森林经营试点。现有林分如何规范处置
规范林权登记管理,完善采伐审批制度
如果说,创新林业金融是林农收益权的“定心丸”,那么,林权证则是承包权的“定海神针”。绿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沙县区夏茂镇(周志鸿摄)虽然在上一轮林改中,我市积极探索林地所有权、承包权和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突破了林权管理制度中制约林地转包、租赁不能办证的难点,但是,产权问题仍是深化林改的核心和难点。针对破解“林权怎么分”的问题,我市进一步创新林权登记管理机制。年,自然资源部在我市部署开展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试点。我市先行先试,积极稳妥解决林权登记历史遗留问题,持续规范林权类不动产登记,着力探索建立“数据整合、权籍调查、系统优化”三位一体的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工作新机制。同时,为着力解决林权管理与不动产登记衔接问题,我市出台《关于优化林权办证的若干措施》《关于解决林权类不动产登记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实行林权类不动产登记全免费服务,并将林权登记服务延伸至乡镇,进一步方便林农。市林业局林改科科长谢锦斌表示,林权类不动产登记规范化建设为深化林改奠定了良好基础,不仅真正放活林地经营权,促进林业规模经营,而且有利于制发林票和林业碳票,明确质押、交易、兑现等权能,加快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林权活,则市场活。截至年底,我市办理林权抵押登记1.7万宗,抵押金额86.8亿元,累计发放各类林业信贷.33亿元,占全省一半以上。同时,针对破解“树要怎么砍”的问题,我市出台告知承诺制林木采伐管理办法,将采伐林木蓄积30立方米以下的审批办证权限下放到乡镇林业站,并将集体人工商品林采伐年龄下调一个龄级期,对实施小班经营法的坡度由原来的30度以下放宽至35度以下,进一步放活林木处置权。目前,全市共办理承诺制林木采伐许可证73份,涉及林木蓄积量立方米。来源:三明市融媒体中心(记者:郑丽萍通讯员:江祎哲)
新媒体编辑:黄璐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