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浅浅入选中国作协引发巨大争议的原因

北京中科刘云涛 http://m.39.net/pf/a_6010178.html

贾浅浅入选作协引发巨大争议,我认为有以下三个原因:

一是到底什么是诗

诗是一种具有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又称诗歌,是文学之祖,艺术之根。它的本质特征是抒情美。

诗应该是美的。

一切美好皆可入诗,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年华,诗一般的风景,诗一般的家园,诗一般的生活等等;蓝天白云,碧水红花是诗,海上明月,大漠孤烟是诗,枯藤老树,小桥流水是诗,狂风怒号、骤雨倾盆是诗;青春是诗,爱情是诗,理想是诗,智慧是诗,才华是诗,善良是诗,悲壮是诗,侠义是诗,节奏是诗,旋律是诗,色彩是诗,线条是诗,将士是诗,少女是诗等等等等。举几个例子: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都是离人泪。

纷纷坠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

梦后楼台高锁,酒醒帘幕低垂。去年春恨却来时,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诗应该是有节奏或者有韵律的。

诗的美,美在节奏,美在韵律。无论古体诗还是近体诗还是现代诗,无论诗经、楚辞、绝句、律诗还是宋词元曲。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轻轻地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地来。

我轻轻地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诗应该是含蓄令人回味的。

“黄河真特么黄,长江真特么长,大海真特么大,海浪真特么浪”不是诗,至少不是好诗,诗人写“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写“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写“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是诗,是好诗;“我想死你了”不是诗,不是好诗,诗人写“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写“我寄愁心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是诗,是好诗。比如: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簑笠翁,独钓寒江雪。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

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色。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当年共我赏花人,点检如今无一半。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

等等等等,都让人回味无穷。

诗应该是能让人读懂的。

诗是人写的,诗是写给人读的,诗应该是能让人看懂读懂的。先不说大诗人白居易追求诗浅显易懂,诗成先与老妪读,他在《梦微之》中写的“君埋泉下泥销骨,我寄人间雪满头”,对比强烈,让人过目难忘,为之气结。就算是比较朦胧的李商隐的朦胧代表作《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也是人能够读懂,能够共鸣的。而现代朦胧诗代表顾城的“黑夜给了双黑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更没有晦涩难懂的句子。

二是贾浅浅的诗算好诗么

不想多说,或许我不懂,或许我无权无资格评价,但这里我简单一句:美,谈不上;节奏,有点;韵律,得慢慢找;含蓄与回味,有,只是味道不太好;读懂,很多人似乎很容易读懂它,却难以领会一些作协和诗评家一些意思。综合认为:贾浅浅的文字是诗,但绝对算不上好诗,如果中国作协的诗人这种水平,很多人会不服气的。

直接上图,大家评价

三是贾浅浅的中国作协副主席、陕西作协主席贾平凹之女的身份

贾浅浅进中国作协之所以引起巨大争论,就在于她与贾平凹的关系,贾平凹的身份和贾浅浅代表的作协。如果贾浅浅不是贾平凹的女儿,恐怕引不起这么大争议,当然了更可能上不了大学,成不了副教授,当不上诗人。

贾浅浅如进作协会让人想起世袭罔替,想起“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孩子会打洞”,作家基因也能遗传么?中间有没有猫腻,有没有人情往来,有没有见不得人的东西?甚至文坛干净么、公正么?有没有暗箱操作?作协会不会像足协、书协一样成为普罗大众眼中的笑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zzd/100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