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神经外科杂志年第15卷第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年第15卷第4期)

主编刘宏毅

编辑部主任章文斌副主任王尧

责任编辑胡波英文编辑陈永严常虹

实验研究专题

01

《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特点及其预测预后的价值》

焦建同,黄进,程超,黄维一,王龙,赵一清,邵君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SK);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BK);江苏省和无锡市科教强卫青年医学人才项目(QNRC,SYXQNRC-HWY)

作者单位:无锡,南京医科大医院神经外科(焦建同,黄进,程超,黄维一,邵君飞);长医院神经外科(王龙);华中医院神经外科(赵一清)

通讯作者:邵君飞

目的探讨survivin在脑膜瘤的表达特点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切除的脑膜瘤标本的survivin表达水平;并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survivin浓度分布评分(IDS)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WHOⅠ、Ⅱ、Ⅲ级脑膜瘤患者的survivinIDS分别是3.05±3.21、7.86±2.19和10.00±1.87,Ⅱ、Ⅲ级脑膜瘤患者的survivinIDS明显高于Ⅰ级脑膜瘤(均P<0.)。无复发和复发、未死亡和死亡患者的survivinIDS分别是2.84±2.84和6.27±3.94、3.23±2.92和6.68±4.53;与无复发或未死亡患者相比,复发和死亡患者的survivinIDS明显增高(均P<0.)。与survivinIDS0~4组相比,IDS6~12组患者的复发和死亡风险分别增高12倍和3倍,且无复发生存期和生存期均明显缩短(P<0.-0.)。结论Survivin在脑膜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可作为预测脑膜瘤不良预后的有效指标。

02

《大黄酸通过抑制ERK途径诱导胶质瘤细胞增殖分化的实验研究》

唐楠,常剑,饶竞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CFB)

作者单位: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同医院神经外科(唐楠,饶竞);医院胰腺外科(常剑)

通讯作者:饶竞

目的探讨大黄酸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以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大鼠F98和人Hs细胞系分别予以不同浓度的大黄酸处理(大黄酸处理组)和单用培养基培养(对照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ethylthiazolyl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能力;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检测细胞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的表达。ELISA法检测经25μmol/L大黄酸处理不同时间的细胞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phospho-excelluarsignal-regulatedkinase,p-ERK)的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黄酸处理组F98细胞的相对活性降低,细胞胞体失去了对照组细胞的多边形形状,胞体变小,并发出较长的突起;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发现GFAP表达增加。大黄酸处理后的F98细胞p-ERK相对活性降低。用ERK1/2特异性抑制剂PD处理的F98细胞及25μmol/L大黄酸处理的人Hs细胞增值活性下降,细胞形态出现与大黄酸处理F98细胞相似的变化,GFAP表达亦明显增加。结论大黄酸抑制胶质瘤细胞增殖,并可能通过抑制ERK途径促进胶质瘤细胞向成熟星形胶质细胞分化。

03

《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修复脑损伤的实验研究》

唐琳俊,葛林波,吴卫军,杨旭光,芮品和,吴勇,钱腾达

基金项目:安徽省铜陵市卫计委科研项目(25);金坛市科技计划项目(JT)

作者单位:铜陵,医院神经外科(唐琳俊,葛林波,吴卫军,杨旭光,芮品和,吴勇);医院神经外科(钱腾达)

通讯作者:钱腾达

目的利用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神经,探讨组织工程化神经移植治疗大鼠脑损伤的作用和机制。方法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对80只雄性SD大鼠建立脑创伤模型后,将其随机分成4组:损伤对照组(A组),单纯组织工程细胞支架组(B组),单纯脂肪干细胞组(C组)和组织工程化神经组(D组)。移植后采用动物神经缺损体征评分、Morris水迷宫试验,以及脑组织病理检查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的修复状况。结果重编程多能干细胞可显著表达神经元标记物(NeuN)。移植后2周,组织工程化神经组大鼠的神经缺损体征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组,并且Morris水迷宫试验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穿越平台次数明显增多。移植后4周,病理检查结果示,组织工程化神经组大鼠的脑组织无明显空洞和软化灶,同时出现典型的神经细胞样形态学改变。结论重编程多能干细胞构建的组织工程化神经能够明显改善脑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

04

《抑制miR-a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

罗安志,程敬民

基金项目:四川省卫生厅科研立项课题()

作者单位:眉山,医院神经外科(罗安志);医院神经外科(程敬民)

目的探讨抑制miR-a对胶质瘤U87细胞增殖、凋亡和侵袭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人脑胶质瘤U87细胞,将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阴性序列转染U87细胞)、miR-a抑制剂转染组(miR-a抑制剂转染U87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各组细胞的增殖;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菌落形成;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法检测细胞迁移、侵袭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的凋亡率;RT-PCR法检测细胞中miR-a、PTENmRNA表达;Westernblot检测细胞PTEN、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阴性转染组比较,miR-a抑制剂转染组转染后不同时间点的细胞抑制率均升高,呈时间依赖性(均P<0.05)。miR-a抑制剂转染组的菌落数量明显降低,迁移距离短,细胞迁移、侵袭数量明显降低,细胞凋亡率升高(均P<0.05);miR-amRNA表达水平降低,PTENmRNA表达水平升高;PTEN、Bax、Caspase-3、Caspase-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Bcl-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均P<0.05)。结论抑制miR-a的表达,可抑制胶质瘤U87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促进胶质瘤U87细胞凋亡。

05

《血清lncRNAHOTAIRM1在星型细胞瘤的诊断、预后预测的价值及靶基因预测》

李斌,李娜,刘家东,李会兵,罗宝昌

作者单位:汉川,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李娜

目的探讨血清HOTAIRM1在星型细胞瘤诊断和预后预测的价值,以及HOTAIRM1的靶基因和靶基因功能。方法选择年1月就诊于医院神经外科的3例星型细胞瘤患者,并与3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对两组的血清样本进行lncRNA芯片分析,筛选差异表达lncRNA。挑选HOTAIRM1,另取年1月至年1月就诊于医院神经外科的80例星型细胞瘤患者和25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标本用qRT-PCR进行验证。评估HOTAIRM1对星型细胞瘤的诊断效能及其表达水平与预后的关系。运用MultiExperimentMatrix(MEM)在线数据库进行HOTAIRM1的靶基因预测,选取排名前50的靶基因进行GO分析和信号通路分析。结果对3例星型细胞瘤患者和3例健康对照者的血清lncRNA表达谱比较分析,共筛选出个差异lncRNA,筛选出HOTAIRM1进一步分析。与健康对照者相比,星型细胞瘤患者的血清HOTAIRM1呈低表达(logFC=-1.77,P=0.)。qRT-PCR验证结果示,星型细胞瘤患者的血清HOTAIRM1表达水平(8.5±0.9)明显低于健康对照者(13.8±3.4)(P=0.)。ROC曲线分析示血清HOTAIRM1预测星型细胞瘤的曲线下面积为0.(95%CI:0.—0.)。患者的性别、年龄、KPS评分与血清HOTAIRM1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关系(均P>0.05),较高WHO分级患者的HOTAIRM1表达水平明显低于较低WHO分级患者(P<0.)。HOTAIRM1低表达组的3年总生存率低于HOTAIRM1高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生物信息学分析示,HOTAIRM1的靶基因主要富集于微小RNA的生物合成(microRNAbiogenesis)和RNA调节(regulatoryRNApathways)等信号通路。结论血清HOTAIRM1可作为星型细胞瘤诊断和预后预测的潜在血清标记物;并有助于为今后进一步临床研究和抗星型细胞瘤治疗靶点设计提供参考。

脑血管病专题

06

《经颅多普勒超声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

梁春阳,张强,王斌,罗永春,张振海,郭海若,何子俊,马尚,杨阳,沈春森,徐如祥

基金项目:首都特色临床医学技术发展研究基金(Z);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

作者单位:北京,中国医院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徐如祥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动态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动脉内治疗的临床应用,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年5月至年6月在卒中中心进行血管内治疗的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TCD动态监测;采用缺血性脑卒中溶栓(thrombolysisinbrainischemia,TIBI)分级评分体系评估术前、术后24h、72h的血流状况。根据发病后90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定患者的预后,mRS评分≤2为预后良好,>2为预后不良。比较不同预后患者之间的各临床指标,并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动脉内治疗后24h再通例(77.0%),72h再通97例(65.0%);预后良好者95例(63.3%),预后不良者55例(36.7%)。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之间年龄、心脏病史、入院基线NIHSS评分、初治时间、72h再通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基线NIHSS评分、初治时间及术后72h再通率与预后相关。结论TCD监测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有显著的临床意义;基于TCD监测评估的血管72h再通率是临床转归的保护因素。

07

《一期单侧开颅夹闭颅内双侧5枚动脉瘤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杨磊,赵海康,董西朝,谢万福

基金项目: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SF)

作者单位:西安,西医院神经外科(杨磊,赵海康,董西朝);西安医院神经外科(谢万福)

通讯作者:赵海康

目的探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方法和原则;提高对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颅内双侧5枚动脉瘤患者一期单侧开颅夹闭手术治疗经过及术后恢复情况;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颅内多发动脉瘤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行经翼点入路一期单侧开颅夹闭了5枚颅内动脉瘤(右侧大脑中动脉2枚,前交通动脉1枚,左侧大脑中动脉2枚),手术顺利。术后患者无神经功能缺损。结论颅内多发动脉瘤占动脉瘤总发病率约10%~15%,一期开颅手术治疗可以一次解除动脉瘤破裂的风险,且可以避免多次手术对患者生理及心理造成的创伤。

08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的临床应用》

李继坤,刘祺,田卫东,代林志,侯帆迪,贺文高,李洋,焦曦,赵冬

基金项目:院级重点领域创新团队项目(TJ-)

作者单位:276临沂,医院神经外科(李继坤);石河子大医院(刘祺,田卫东,代林志,侯帆迪,贺文高,李洋,焦曦,赵冬)

通讯作者:赵冬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年5月至年3月收治的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术前和术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InstituteofHealthstrokescale,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脑梗死溶栓(thrombolysisincerebralinfarction,TICI)分级;观察患者术后的并发症。结果本组患者中,行动脉溶栓治疗者例,行动脉溶栓+机械碎栓者9例,行支架取栓者30例,行支架取栓+支架植入者10例。本组患者的血管再通(TICI为2b或3级)率为91.4%;术前和术后1d的NIHSS评分分别为(14.87±4.44)分、(9.35±7.14)分。术后3个月时随访,例患者(69.5%)的预后良好(mRS≤2分),死亡率为22.5%(42/)。结论根据患者的病情选择动脉溶栓或支架取栓等血管内治疗方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并且安全、有效。

09

《单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疗效分析》

明智绪,冯进,乔艳玲,万定,杨振兴,朱辰路,黄德俊,李宗正

基金项目:宁夏医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研究计划(XN075)

作者单位:754银川,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李宗正

目的探讨单侧入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神经外科年1月至年9月,16例行单侧入路显微手术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患者(共35枚动脉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经一侧翼点入路,先夹闭破裂动脉瘤,再处理未破裂动脉瘤。术后随访6个月到1年,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评定预后。结果本组16例患者的35枚动脉瘤均一期手术全部夹闭。术后恢复良好12例,轻度残疾1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1例;GOS评分4~5分者13例,预后良好率为81.2%。结论在明确责任动脉瘤前提下,根据患者实际情况选择单侧入路一期夹闭颅内多发动脉瘤,手术成功率高,预后良好。但需要注意对手术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

论著

10

《Rasmussen脑炎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华刚,谭红平,张立民,郭强,朱丹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研基金(B169)

作者单位:广州,医院癫痫中心癫痫外科

通讯作者:朱丹

目的探讨Rasmussen脑炎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年4月至年6月,经手术治疗及病理检查证实的5例Rasmussen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组患者的临床表现为单侧大脑半球皮层炎症、药物难治性癫痫及进展性神经功能和认知功能损害。最具特征性的表现为进展性局部脑皮层萎缩和部分性癫痫发作持续状态(EPC)。癫痫发作的类型多样,但EPC发作一般不继发全面性强直阵挛发作。脑电图表现无特异性,为患侧广泛性慢波、棘-慢波,甚至波及对侧。MRI典型表现为T2FLAIR局灶性皮层及皮层下、尾状核头部高信号,并且病灶可以随着病程延长不同程度的扩大。PET检查表现为较局灶性病灶明显扩大的低代谢范围。本组患者均经侧裂入路行解剖式大脑半球切除术,包括岛叶皮层切除。术后随访8个月至3年,患者的癫痫发作均得到完全控制,神经功能损害均较术前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根据好发年龄及典型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Rasmussen脑炎的诊断不难。积极采取合理的治疗方法,特别是外科大脑半球切除术,患者能获得良好的疗效。

11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疗效比较》

王新栋,汤阳阳,刘厚强,包爱军,丁允波,孟庆明,郭堂军,李祥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201020)

作者单位:221徐州,医院神经外科

通讯作者:李祥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同期手术治疗的64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显微镜下经鼻蝶切除34例,神经内镜下切除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神经内镜组与显微镜组的手术时间(P=0.)、术中出血量(P=0.)、术后住院时间(P=0.)、肿瘤全切率(P=0.04)、术后并发症发生率(P=0.)、脑脊液鼻漏发生率(P=0.03)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垂体腺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短、肿瘤全切率高、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术后脑脊液鼻漏发生率低的优势。

12

《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调查与分析》

陆坤,顾培元,魏栋,陈功,缪宗,胡士伟,胡卫星

作者单位:219南京,南京医科大学(陆坤,胡卫星,缪宗,胡士伟);医院,南京医院神经外科(陆坤,胡卫星,顾培元,魏栋,陈功)

通讯作者:胡卫星

目的研究医院近10年来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统计分析医院近10年来,经手术治疗并取得病理学诊断的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按WHO年新分类标准分型,本组患者以脑膜瘤(28.05%)、鞍区肿瘤(25.98%)、弥漫性星形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18.52%)、椎管内神经肿瘤(13.33%)、间质,非脑膜上皮性肿瘤(6.35%)为主。低级别肿瘤占86.43%,幕上肿瘤占71.47%,男女性别比为1∶1.32,发病率峰值为50~59岁。结论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临床特征与患者来源区域的地理环境、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化工污染、人口性别比、医疗条件,以及患者职业等有着紧密联系。

13

《唤醒麻醉下T2Flair切除体积对脑深部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

鲁明,卢建侃,林德留,赖名耀,贺小军,顾有明,邓心情,李兴可

基金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项目(B106)

作者单位:广州,医院神经外五科(鲁明,卢建侃,林德留,贺小军,顾有明,邓心情,李兴可),肿瘤综合治疗中心(赖明耀)

目的探讨唤醒麻醉下T2加权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T2WIfluidattenuatedinversionrecovery,T2Flair)切除体积对脑深部胶质瘤手术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3例唤醒麻醉下切除的脑胶质瘤病例(A组)和12例同期接受非唤醒麻醉下的脑胶质瘤病例(B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病例的T2Flair切除体积及各组术前、术后KPS评分变化。结果两组切除程度比较,A组切除体积(80.0±9.2)mL,B组切除体积(38.9±8.9)mL,两组切除体积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A组内,术前KPS评分91.2±1.2,术后为88.18±2.1,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22);B组内,术前KPS评分92.5±1.8,术后为85.0±5.0,术前术后无明显差异(P=0.)。结论T2Flair是量化手术切除程度的较好指标,接受唤醒麻醉手术的胶质瘤切除范围更大,且不降低术后生活质量。

临床研究

14

《多学科诊疗模式治疗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的临床分析》

顾威庭,蔡瑜,成侃,贾丕丰,方嵘,苏文婷

基金项目: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科研课题(4Y);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16YF);上海交通大医院北院基金课题(FY02)

作者单位:00上海,上海交通大医院北院神经外科(顾威庭,蔡瑜,成侃,贾丕丰),神经内科(方嵘),放射科(苏文婷)

通讯作者:苏文婷

目的探讨特发性正常压力脑积水(iNPH)的临床特点,以及多学科诊疗(multidisciplinaryteam,MDT)模式在iNPH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年1月至年12医院北院收治的35例可能的iNPH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基本特征及手术治疗效果。结果iNPH患者的步态改变更具有临床意义。经过MDT模式诊疗后的18例患者被诊断为很可能的iNPH,并接受了分流手术。18例患者中无手术死亡者,术后平均随访13.2个月。术后16例(89%)患者症状改善,其中步态改善16例(89%)、尿失禁改善14例(78%)、智能改善11例(43.7%)。结论MDT模式能全面分析iNPH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提高诊断正确率,为患者提供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建议;值得进一步研究完善和推广。

15

《神经内镜下垂体腺瘤假包膜切除的临床、病理研究》

惠卫宁,邵国平,黄炜,褚荣涛,魏炜,李向东,惠国桢

基金项目: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年度医改试点单位科研课题(YG205)

作者单位:常熟,医院神经外科(惠卫宁,邵国平,黄炜,褚荣涛),病理科(魏炜);医院神经外科(李向东,惠国桢)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切除的垂体腺瘤假包膜的病理学表现和手术效果,以及切除垂体腺瘤假包膜的必要性。方法将38例垂体腺瘤患者分为神经内镜手术组和显微镜手术组。神经内镜手术组术中行假包膜切除;显微镜手术组因观察不到,不行假包膜切除。术后对假包膜进行病理检查,观察假包膜内是否存在垂体腺瘤组织。对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和血垂体功能激素水平进行比较。结果病理检查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肿瘤组织。神经内镜手术组术后3个月的残留复发率(11.1%)明显低于显微镜手术组(45.0%),垂体功能激素水平正常率(66.7%)明显高于显微镜手术组(30.8%)。结论垂体腺瘤假包膜中存在垂体腺瘤组织,神经内镜下可以实现假包膜切除,切除假包膜可降低垂体腺瘤的残留复发率。

16

《鞍区黄色肉芽肿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吴昊泽,白茫茫,雷盼,张剑宁,赵虎林,王亚明,汤其华,玉壮,李建广,韩铖琛

作者单位:716延安,医院神经外科(吴昊泽,白茫茫,雷盼);医院神经外科(张剑宁,赵虎林,王亚明,汤其华,玉壮,李建广,韩铖琛)

通讯作者:白茫茫

目的探讨鞍区黄色肉芽肿的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鞍区黄色肉芽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措施。结果患者表现头痛、头晕及视觉障碍(右眼视力0.6,左眼视力0.5,视野缺损明显);内分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行内镜下经鼻蝶鞍区病变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为黄色肉芽肿。术后患者头痛、头晕症状消失,视力下降好转,视野缺损明显好转,内分泌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并发的尿崩经对症治疗后好转。结论鞍区黄色肉芽肿是一种十分罕见的鞍区良性占位性病变,术前诊断困难,手术治疗是其首选的治疗方法,复发少见。

综述

17

《高频振荡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与进展》

李晓楠,杨小枫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KZ15);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基金资助项目(首发-1-)

作者单位:103北京,医院神经电生理研究室,北京市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癫痫研究所

通讯作者:杨小枫

癫痫是一种由多种病因引起的慢性脑部疾病,以神经元过度放电导致反复性、发作性和短暂性的中枢神经系统失常为特征。癫痫在国内的患病率在4‰~7‰之间,虽然其中70%的患者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有效控制发作,但仍有约30%的患者由于药物控制癫痫发作不满意,或无法耐受多种药物联合应用造成的毒副作用,而成为药物难治性癫痫。对于药物难治性癫痫患者而言,手术切除致痫区或离断致痫网络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而良好的手术预后与精准定位致痫区密切相关。近二十多年来,高频振荡(highfrequencyoscillations,HFOs)被认为是可定位致痫区的一种潜在生物标记物。虽然人工分析高频振荡一直被认为是判定高频振荡的金标准,但该方法十分耗时,且有一定的主观性。为了推动高频振荡在临床定位致痫区的应用,提高分析效率,去除主观因素,很多研发中心开发了多种自动检测方法。现对2年至年关于高频振荡自动检测方法的研究报道进行归纳、总结和比较,并对高频振荡自动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研究现状和未来方向作一简要综述。

18

《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

刘欢,王小峰,尹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作者单位:大连,大连医院神经外科(刘欢,尹剑);医院神经外科(王小峰)

通讯作者:尹剑

脑膜瘤是常见的颅内肿瘤,大部分来自蛛网膜细胞,可以发生在任何含有蛛网膜成分的地方,也可能来自硬脑膜成纤维细胞和软脑膜细胞;人群的发病率在2/100。瘤周水肿是脑膜瘤常见的一种继发性病理改变,根据相关报道,脑膜瘤瘤周水肿(meningiomasperitumoraledema,MPE)的发生率在60%左右。脑膜瘤瘤周水肿的发生机制至今仍未研究清楚,是一个多因素,相互作用的共同结果。瘤周水肿是一种继发的病理学改变,属于血管源性水肿,即由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血液中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渗入细胞外间隙,引起水分在组织间隙潴留。

(敬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zzd/55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