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光是炙热的,风也是热的,如果有风的话,总觉得这壬寅的酷热的夏,如若不写上两句,实在是对不起它的执着。
感觉已经热了很久很久了,我不习惯看天气预报,但总能在朋友圈看到那一溜的四十多摄氏度的高温,总觉得再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是即便节气已过了立秋,酷热也还是没有一点点要收工的意思,很主观地觉得立秋后的晚上和早上已经凉了一点点,后来发现那是错觉,天气一如既往地热着,好像是因为惯性太大而一时刹不住车。远山的青翠也终于挺不住,逐渐被黄色所晕染,有人说免费桑拿还有三天就要到期,可叹远山的绿终究不能扛过这最后一根稻草,前面的所有努力都前功尽弃。
以往的夏天也热,以往的夏天也怀念冬天的好,但是以往的夏天有台风,热到不能再热的时候,总有台风过来,处在浙中的我们,总是有惊无险,然后每一个台风都能给我们带来一周的清凉,虽然台风会给登陆地带来灾难,也会给邻居的梨园带来损失,也会让朋友的莲蓬毁于一旦,但自私的我们还是希望台风来一个再来一个,以驱走夏的炎热。但是今年没有台风,已然八月下旬,台风还是悄无声息,曾经在新闻里看到过有台风生成,但是它悄悄地走了,没留下一片云彩。
然而今年的云彩却很多,朝霞、晚霞,俗语有“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说的是有朝霞会有雨,而晚霞则提示接下来几天会晴,今年的天气只记住了后半句,又或者是将朝霞也只记得了后一个字,将它一并归入了晚霞之中,于是无论是朝霞还是晚霞,无论是红彤彤、粉笃笃还是黄灿灿,第二天一律都是大晴天。于是再看到天边的那一抹艳丽,再也没了美好的感觉,有的只有酷热和干旱。有朋友某天晒了两张朝霞,说只有起得早才能看到这样的美景,我说在这样的日子里,美景不应该是乌云密布、电闪雷鸣吗?
“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苗半枯焦,农民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这应该是在上学的时候学过的诗,看到菜地里枯黄的蔬菜,看到泛白的土地、龟裂的山塘,就想起了这首诗,第三句有些模糊了,百度后才凑上的,其余三句很顺溜,特想说的是最后一句,公子王孙把扇摇,还好,他们只是把扇摇,而不是开空调,不然呢,现在的山河大约没我们什么事了。
关于空调,怎么说呢?大约大家都感受到过空调外机吹出的热风吧?现在是哪哪都离不开空调的,一幢高楼外悬挂了多少的空调,这么多的空调一天要吹出多少热风出来,它们又为这高温奉献出了多大的贡献?但是没有空调,这么热的天根本休息不好,所以,这好像是一个恶性循环。
中国的神话是有后羿射天,说是天上有十个太阳,射下了九个,我想天上的太阳应该是只有一个的,另外九个太阳一定是人为造成的,无论是远古的还是现代的人类,都在以年代所具有的生产力消耗着大自然:砍伐、开采、工业的发展,生活的消耗……钢筋水泥的森林中,每棵树上挂着的无数的散发着热空气的空调。有人说是城镇化惹的祸,也许哪天人们又会回到阴凉的山村去。
空调又成了双刃剑,我想说的是空调的管理,电瓶车都限速了,这空调能不能也限个温度?
夏天过了总有秋来,就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一样,以为这样的酷热的年份之后总有凉的大概率,但有人说也许今年是未来十年中最凉快的,我的天,好像一切皆有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