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4次会战日军之所以全线败退,有人说他

白癜风初期能治好吗 https://m.39.net/pf/a_5683025.html
年12月13日,东京一个酷寒的下午,陆军参谋总长杉山元,很得意地向裕仁报告攻略香港一路顺风的捷报。可是,天皇听后并没有表现出兴奋之相,却反问道:你们有没有顾虑到中国军队从广东反攻的危险。而这句话,正是长沙第三次会战的由来,事实上在2个月以前,也就是长沙第二次大战过后,中国军方的战略布署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整。其中,国军王耀武的第74军确实正在往广西方向移动,而欧震的第4集团军则也是倾巢出动,一路杀到了广东向香港进击,阻击攻打港岛的日军部队。此时,日军大本营警觉到中方的这个动向,旋即下令阿南惟几的第11军团,向薛岳的九战区发动牵制性的攻击。同时,又从华北调来第9旅团一并归阿南统领,加上11军团原来的第9、3、6和40师团以及部分直属支队,总共人数才仅仅6万余人。我们不难看出,这一次的作战集结比起前2次的规模要小上很多。因为在当时,不论是日军本部派遣军的总司令官田俊六也好,还是阿南惟几也好,都没有打算攻取长沙城,其目的只是牵制中国军队而已,一切目的都是为了外围日军能尽早拿下香港。但是,由于阿难求功心切,抗令冒进,最后掉入薛岳设下的陷阱,一步步被诱入天炉之中,而成了挂炉烤鸭。其实,阿难大可不必打这场仗,因为他动作太慢了,已经延误了发动攻击的时机,在他过新墙河的时候,香港的战斗已成定局,所谓牵制任务已无意义。同样,由于香港已经沦陷,原先准备驰援的中国军队,很快接到统帅部的命令,火速回防湖南加入作战序列,因而增加了中方不少实力。不过这个时候,阿南心想好不容易才过了新墙河,不打到汨罗江实在有失“皇军”的面子,于是便决定继续南行。事实上,薛岳对后退决战的战法,已经运用得十分娴熟,所谓艺高人胆大,这次除了新墙河一线之外,往南直到浏河北面,几乎没有什么第一防线。原先,在这一带驻防的国军第37军陈沛的部队,奉命只见日军一到,纷纷消失无踪,让出一条道路。当日军越过汨水,国军高魁元的99师和梁汉明的92师,也只是与敌人稍一接触,就假装受挫不敌,一时间四处逃散。简单讲,就是等于让出一条路给日军主将阿南所部顺利通过,把长沙城孤零零地呈现于敌人面前,迫使阿南啃下这块难得的肥肉。年最后一天,阿难和2年多前的冈村一样,顺顺当当地来到了捞刀河畔。可是,他远不如冈村那么聪明,因而未能正确判断出自己的处境,加上擅自渡汨水南下,已经触犯了军令,很想拿下长沙戴罪立功。没想到,这正是薛岳将军求之不得的事。年元旦的上午11点,阿南在浓雾中发出第一颗攻势信号弹。日军第3师团分兵三路向长沙城的东南方直扑而来,驻守长沙的我军第10军共有3个师,分别为:周庆祥的第31师,宋岳的师和方先觉的预10师。这三个师里,方先觉的装备较佳。不过,在第二次长沙会战当中,方先觉所部因伤亡严重,至今未有充分补充,因此兵源紧缺。像属部葛先才的30团只有多人,一个营左右的兵力,而他镇守的正是长沙南门主阵地。日军突破长沙东南角时,对他的前哨据点修械所,进行攻击达11次。攻击从元旦持续到4日,这4天里面,所属预10师第30团的将士们,大部分皆以身殉国,血拼到最后,全团只剩下58人。然而,就是这几十名幸存的战士,仍然坚守在自己的阵地上,拼死一次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最终,不负使命守住了长沙南门。据《长沙会战》书里描述,战斗异常激烈,葛先才率领30团全体将士奋勇杀敌,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是,战争是残酷的,葛团长见手下战士一个个倒下,身边只剩下10人在战斗。于是,他命令担架兵、炊事兵和通讯兵等一些非战斗人员,拿起枪打鬼子。元月3日,日军神田的第6师团,经过苦战终于兵临长沙城下。然而,当他从北边向城内冲杀的同时,湘江对岸的岳麓山上6门德国造的榴弹炮,再度发挥了其极大的作用,刹那间,炸得小鬼子血肉横飞。此时,已如预期到达指定位置的各路人马,一声令下万枪争鸣、众炮齐发。元月5日,日军主将阿南终于搞明白发生了什么?于是,他连忙下令位于金井的第40师团前来接应,协助第3和第6师团突出重围。但为时已晚,因为占据绝对优势的中国军队,已自四面八方逼近,一时多向夹杀超越追击,造成日军极为惨重的伤亡。当时,两军已混战一团,导致日军飞机搞不清该不该投弹,害怕误伤自己人。所以,日军就彻底失去了空中优势。这样一来,从浏河到新墙河,日军阿南的部队前后被围殴了10天。最后,还是在日军第19旅团的营救之下,于元月15日逃出新墙河。我们知道,日军惯例都要把战死沙场的袍泽尸体,拖走焚化,再将骨灰送回本土的神社里面。但是,在第三次长沙会战当中,他们显然办不到了。一方面:因为被杀的日军太多了,哪里有办法统统拖回去安葬;一方面:因为日军逃得十分狼狈,为了逃命已经顾不上其他了;“长沙一役”是中日开战以来,我军最彻底、最丰硕的一次胜仗。当时,全球各大媒体争先报道这一捷讯,以鼓舞人心。其中,以伦敦《每日电讯报》的标题最为传神,道:际此远东阴雾密布中,唯长沙上空之云彩,确见光辉夺目!湖南本是无险可守之地,四面都是战场。可恰恰就在这里,却发生了4次长沙保卫战。可以说,这是日军感觉最难啃的一块骨头,反复打,就是打不下来。有人说:小鬼子之所以大败长沙,是因为他们不应该把战场选择在湖南,重要的是他们不懂湘人的性格。那么,为什么湖南这块水土养育的人这么有战斗力呢?小编突然想起湖南近代的一位著名人物,名叫杨度。他当年曾写了一首诗,叫《湖南歌》。主要内容如是:中国今天是希腊,湖南就是斯巴达。中国如果是意大利,湖南就是西西里。中国如果是德意志,湖南就是普鲁士。中华国若亡,除非湖南人死光。另外,安徽籍的一个大才子陈独秀,也曾经讲过:“湖南人几百年前的王船山,几十年前的曾国藩、左宗棠,他们都是能打硬寨,敢于死战的书生。”现在,小编列举一些中国近史以来,湖南涌现出的湘籍名人。洋务运动:曾国藩、左宗棠、魏源、罗泽南、胡林翼;戊戌变法:谭嗣同;辛亥革命:黄兴、蔡鄂、宋教仁、陈天华;开国领袖:毛、刘二位主席;三大元帅:贺老总、彭老总和罗老总;大将与上将:任弼时、林伯渠、陶铸、李立三、杨勇、杨得志等等,太多人了;所以,湖南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中兴之地。每当国家发生大的事情,一定有湖南人站出来。而且,湖南人颇具实践性,说干就干。背上包,带上地图、干粮,马上就走。所以,湖南人既有理想、抱负和信仰,又能够付诸于实践的人,实践能力非常强。杨昌济老先生是我们领袖的第一任岳父,他有一段话小编觉得非常能概括近现代湖南人的性格,他说:自清代咸丰以来,湖南是人才辈出,为各省所难能,古来所未有。自是以来,薪尽火传,绵延不绝。近岁革新运动,湘人靡役不从,舍身殉国,前赴后继。《长沙会战》京东查看已下架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lcbx/10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