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压是因头颅腔内容物对颅腔壁产生的压力。脑实质、脑血流量与脑脊液保持相对恒定的前提下,方可维持密闭的颅腔内压在正常范围。颅内压持续保持在2.0kPa(15mmHg)以上则为颅内高压,源于脑组织肿胀、颅内占位性病变或脑脊液分泌过多、吸收障碍、循环受阻或脑血流灌注过多。
肿瘤临床上,常碰到持续性颅内高压的患者。而肿瘤导致颅内压增高大致分为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占据一定体积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会压迫大脑从而导致颅内压增加;此外颅内肿瘤还可引起周围脑水肿或脑脊液循环通路阻塞,导致梗阻性脑积水,从而升高颅内压。
其次,身体各个部位的原发肿瘤可能转移至颅内,和颅内原发肿瘤一样,也可以导致颅内压升高。
在恶性肿瘤的并发症中,颅内高压症是比较严重的一种,属于肿瘤危急重症,必须要及时处理,尽最大限度救治患者的生命健康。
脱水药物甘露醇是颅内压增高的基本治疗药物,10~20min起效,2~3h达高峰,持续4~6h。药理作用包括:组织脱水作用。甘露醇不易通过毛细血管渗入组织,迅速提高细胞外液血浆渗透压,促使脑组织中水分及脑脊液向血浆转移而产生组织脱水作用;利尿作用。甘露醇经肾小球滤过后几乎不被重吸收,增加了肾小管内液渗透压,使肾小管对水重吸收减少,产生利尿作用。
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少,临床应用时务必加以小心。其不良反应包括:肾功能损害。长期过量使用引起其中的草酸钙在肾小管中的慢性沉积,影响肾小管吸收功能,致肾功能损伤,引起血尿素氮、肌酐升高、血尿、少尿、无尿、蛋白尿等,甚至导致肾衰;心功能损害。甘露醇滴速过快进入血液循环后使血容量迅速增加,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荷甚至引起肺水肿等损伤,尤其是对有高龄、有基础性心脏病的肿瘤患者的风险更大;颅内压反跳。加重脑水肿。因甘露醇在脑脊液中的代谢速率较低,当外周血中血浆的渗透压因甘露醇的快速排出而明显降低时,脑组织中的渗透压仍维持在较高水平,此时大量水分因为渗透压差从组织血管中渗透至脑组织,引起颅内压的反跳式上升。此现象在长期大剂量使用甘露醇的患者中较为常见;过敏反应。由于甘露醇为小分子外源物质,可能作为过敏原而引起人体发生过敏反应。甘露醇与体内IgE分子结合,致肥大细胞释放组胺等一些过敏反应物质,引起Ⅰ型变态反应,出现呼吸急促、胸闷、肢体麻木、面色发白等症状。此外,甘露醇血管渗漏还导致局部皮肤组织水肿损伤,静脉炎,利尿导致的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等。
因甘露醇降低颅内压药效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不良反应也较多,为了规避其不良反应,保证有效性和安全性,针对“顽固性”颅内高压的肿瘤患者,在临床上常采取联合用药从而达到降低颅内压及减少不良反应的目标。常用药物就包括甘油果糖。
甘油果糖的药效作用较为温和,其药物起效时间以及药物发挥作用的最佳时间点相比甘露醇较晚,药效持续时间也较甘露醇为长,对于某些肿瘤脑转移引起的颅内压增高,根据相关研究发现甘油果糖的治疗效果较好,并且治疗效果的持续时间久,相关药物毒副作用较少。而且甘油果糖能减少患者肾功能损害程度和几率,对于伴有肾功能异常的患者来说,甘油果糖比甘露醇有更好的治疗优势。特别对于糖尿病患者,甘油果糖的使用可较少甘露醇的用量,因此可减少甘露醇所致的副反应。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