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案例分析

不一定呦!

有可能是维生素D缺乏

什么是维生素D缺乏?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vitaminDdeficiencyrickets),这是一种小儿常见病,一种慢性营养性疾病,占总佝偻病95%以上,本病系因小儿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全身性钙、磷代谢失常以致钙盐不能正常沉着在骨骼的生长部分,最终发生骨骼畸形。其主要特征为正在生长的长骨干骺端或骨组织矿化不全,或骨质软化症,多见于2岁以内婴幼儿。佝偻病虽然很少直接危及生命,但因发病缓慢,易被忽视,一旦发生明显症状时,机体的抵抗力低下,易并发肺炎、腹泻、贫血等其它疾病。近年来,严重佝偻病发病率已逐年降低,但轻、中度佝偻病发病率仍较高。

男,10个月,汉族。

主诉:睡眠欠佳、易惊2月余。

现病史:近两个月来睡眠不安,经常无诱因出现哭闹,难以安抚,易激怒,有惊跳,易出汗,夜间为重,大小便正常,食欲正常。出生5个月后反复腹泻3次,每次5~7天。

既往史:无黄疸史及特殊服药史,母乳期无疾病史,无下肢抽搐史。

个人史:孕期母亲未补充维生素D,第1胎,足月自然分娩(5月份出生),出生体重3.2kg,母乳与牛奶混合喂养,5个月后添加蛋黄、米粉等,现每天喂少量蔬菜汁、果汁,5个月前间断服用维生素D制剂,户外活动少。

家族史:家族成员健康,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9℃,脉搏次/分,身长73cm,体重8.9kg,头围45cm.神志清楚,生长发育正常,体态均称,皮肤不粗糙;前囟2.5cmx2.5cm,枕秃明显,方颅,无特殊面容,未出牙;胸廓无畸形,无哈里森沟,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部膨隆柔软,肝脏肋下1.5cm,质软,脾脏肋下未及;无手镯及脚镯征。

通过上述问诊与查体,该患者可能的诊断是什么?需与哪些疾病鉴别诊断?

思路1:病史中有烦躁、多汗及睡眠不安,查体可见患枕秃,前囟大,方颅,出牙迟,患儿为5月份出生,在生后6个月后即进入冬季,日照时间短,户外活动少,以上均提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可能。应注意病儿的智力发育情况。

思路2:应与下列疾病鉴别诊断:①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②软骨发育不良;③脑积水;④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⑤远端肾小管酸中毒;⑥维生素D依赖性佝偻病;⑦肾性佝偻病。

为明确诊断,应进行哪些检查?有哪些检查可协助诊断?

应做的检查有:①血常规检查:WBC10.8(3.5x10°/L~9.5x10/L),RBC5.11(4.3x/L~5.8x/L),Hb(~g/L).②血生化检查:肝功、肾功生化指标正常。血清钙1.97(2.1~2.7mmol/L)、K+3.9(3.5~5.5mmol/L)、Na+(~mmol/L)、ALP(45~U/L).③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提示,腕骨骨化中心1枚,尺桡骨远端呈毛刷样及杯口样改变,干骺端骨皮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软骨间隙增宽。

思路:患儿10个月,血清钙偏低,ALP升高。X线有佝偻病表现,且骨龄滞后等特征符合佝偻病征象。

为进一步鉴别诊断,还应该完善哪些实验室检查,进一步证实佝偻病,同时

为后期治疗及疗效评估提供实验室数据支持?

实验室检查:I型前胶原氨基端肽:51.8(15.30~52.70ng/ml);I型胶原交联C-端

肽特殊序列:0.01ng/ml(0-0.ng/ml);N-端骨钙素:42.39ng/ml(11.00~50mg/ml);25-羟基维生素D3:5.81ng/ml(10.00~30.00ng/ml);甲状旁腺激素:35.0pg/ml(15.00~65.00ng/ml);血清磷:1.12(0.97~1.45mmolL),尿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肾功实验室指标正常。

根据实验室及其他检查结果,应作出怎样的诊断?依据是什么?

思路:根据尿常规、肾功、血磷正常及家族史,可基本排除低血磷性抗维生素D佝依赖性偻病,远端肾小管酸中毒,肾性佝偻病;甲状腺功能实验室指标正常,无特殊面容,无皮肤干燥,生长发育正常,可排除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根据骨骼X线,无特殊的体态(如短肢型矮小),可除外软骨发育不良;患儿体征及既往史可除外脑积水。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结合患儿体征及血清钙、25(OH)D3水平低下,ALP升高,可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诊断依据:①10个月为佝偻病的好发年龄;②临床表现为夜惊、激怒、睡眠不安、多汗及枕秃等症状;③体格检查:前囟大、方颅、出牙迟等体征;④X线检查有骨质疏松,临时钙化带消失,杯口样、毛刷样改变等佝偻病的典型表现;⑤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思路1:针对患儿5个月时反复腹泻,孕期母亲未补充维生素D,没有充足的室外活动;或者室外活动时皮肤暴露少;婴幼儿生长发育相对较快,需要维生素D多,但体内贮存的维生素D不足,诱发佝偻病。

思路2:对临床表现不典型初期的患儿,骨骼X线检查可正常,需根据血清钙、磷及碱性磷酸酶,结合血清25(OH)D3下降,作出诊断。随着病情继续加重,出现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失常的典型骨骼改变。7~8个月头型变成“方颅”,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沿肋骨方向于肋软骨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至下如串珠样突起,以第7~10肋最明显,称佝偻病串珠;严重者出现手、足镯。此期血生化除血钙稍低外,其余指标改变更加显著。X线显示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可有骨干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婴幼儿、儿童、青少年体内维生素D不足,引起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性疾病。这一疾病的高危人群是2岁以内(尤其是3~18个月的)婴幼儿,主要的特征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软骨板和骨组织钙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钙化不全。

防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家庭护理

均衡营养,丰富饮食;

增加牛奶及豆制品的摄入量;

增加户外直接日照机会;

注意观察婴儿的临床表现,及早就医;

在婴儿快速生长时期,积极检测婴儿的维生素D水平,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D.

医院医院“仁爱博学精诚创新”之院训,始终致力于为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检验结果以及最贴心的的服务流程,全心全意为患者营造温馨、便捷的就医环境,为建设和谐融洽的医患关系而不懈努力。我们将本着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理念,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把热情、主动、细致、周到、严谨的工作态度融入到每天的检验工作中,为临床提供更优质的检验服务,成为豫东地区医学行业的先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lcbx/788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