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归隐田园诗鼻祖的一生壮志,不恋官场

历史是一出没有结局的戏。每个结局都是这出戏的新情节的开始。在这里,小洛小妹带你走进历史上那些惨烈的故事!

文小洛小妹

陶渊明是晋宋之际的伟大诗人和思想家,他的诗赋广泛流传于世间,陶渊明生活的年代正好是在东晋末期和宋朝的初期。这个时期的社会典型特征就是分裂动荡。短时间的天下太平又会被动荡不安所取代。然而在这种环境之中,造就了一代田园诗人,述成了千古诗句。

同其他诗人一样,陶渊明也有为国效力的理想。也有兴国为民的壮志,也有飞黄腾达的展望,于是他自幼便学习儒家经典。才思敏捷,当时庄子的道教盛行于世。陶渊明同时受到儒家和道家的影响。所以他的词作之中既有自然闲适之情,又有尊礼之道。

写过表达闲适之情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也描述过的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的儒家风格。壮年时期,他开始了仕途生涯,其实他官场一些事情的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是很多。因为他做的都是一些小的官职,以致无法得到施展和抱负,因为他不喜欢官场上的明争暗斗尔虞我诈,最终选择了隐居山林。

关于山林以后他并不是安然于耕田种地永远是心系天下苍生,当时40多岁的他正值中年,却去山林享受暧暧远人村的田园生活可能对于时人来讲难以理解。觉得也许是他心高气傲,不想去理会朝廷政事。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他的在官场上所受的欺辱,雄心壮志。

却只能做个小官,如果不是特别高傲的人他。不会放弃自己的官职而去过归隐的生活。弃荣华于不顾,但正是因为他归隐田园,所以才有了田园诗才有了田园诗人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开创者。对后世留下了非常深远的影响。对于当时的诗人也起了一个借鉴的作用。

他描写的田园诗数量最多,成就也是最瞩目的。这些事诗反应了他对生活的向往以及自己崇高的节操。反应了对官场的厌恶,以及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壮志,明白鸷鸟之不群兮的道理。他的田园诗中描写道饮酒的词句尤为多数。这反映了他归园田园以后,内心的愁苦又或是对极乐生活的向往。

也对这种生活很释然,起码不用每天都面对乱世,面对权贵。能换得心里的一份安然。他的《归去来兮辞》是一篇在他为官的末期和归隐田园的初期,所做的一首词。全词都表达着归隐田园的决心,心灵指使自己去归隐田园,为什么还要再去官场上虚度时光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呢。

为什么要忤逆自己的心思还要让自己不快乐,这是这回归家园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万事都按照自己的心意,是去是留。不要奢求富贵,也不要做到很高的境界,只要在有生之年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能够欣赏尽世间的美景以及田园风光足以。没有什么可犹豫,可彷徨的。

所以我们讲陶渊明的心态是非常的乐观向上的,可以不要求很富贵的生活。但一定要内心过得快乐,陶渊明能够心无杂念,不去理会尘世的喧嚣坚守自己的情操。心远地自偏。虽然一生贫穷,但是不愿意同流合污,为了虚荣去放下自己的荣辱之心以及尊严而去选择归隐山林十分的豁达。

在现代有超凡脱俗之心的人寥寥无几,为了微不足道的牛毛小利而不顾荣辱,招致骂名。于其本身不见得是一件多么荣耀的事情!人只要做到心态平和,就能够在这种喧嚣嘈杂的城市之中去寻求内心的那一片田园净土。去做回原本最纯真的自己。但是迫于局势很多人宁愿忘记自己的初衷,也不愿去放弃他现在所得的荣耀。

其实以苦为乐,又有何不可?在东篱之下采菊看见了悠远的南山。在黄昏,傍晚时刻。山那边的云彩格外的美丽。飞鸟携手飞回故里。其中所表达的含义也许就是她自己所追寻的那种洒脱超脱的向往的生活。不争不抢,不去理会官场的尔虞我诈,千般算计。

就算生活清贫一些又如何呢?依旧是可以过神仙生活。就算家财万贯,但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又有什么意思呢?还不如在有生之年做到无愧于心,无愧于世,如此也是给自己一个交代。也是给自己曾经的来过的世界留下一抹余香。归隐田园诗鼻祖的一生壮志,不恋官场却难舍田园。

作者简介:小洛小妹,热爱历史,喜欢分享历史惨烈故事。喜欢喜欢文字,喜欢创作,喜欢用文字去实现自我的价值。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lcbx/993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