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百年来,仅被观测到一次神奇银海

地球表面积71%是海洋,在这湛蓝水体中,不但有我们难以到达的地方,还有很多无法解释的现象。深海区迷雾重重,究竟有什么奇异生物生活在哪里,海底还有什么珍贵资源,这不但是未解之谜,也是留给未来的巨大机会。

而发生在海面上,却又无法解释的神秘现象,惟有“银海”最诡异。

茫茫大海,神秘莫测。

当“银海”出现时,你会看到在海天相接之处,一条银白色光带,从地平线一端贯穿到另一端,这种奇幻景象,短的会持续几个小时,长的会持续好几天。

从大航海时代开始,“银海”的传说,就在水手间流传。曾经有勇敢的水手,冒险追逐过浮动在天边的银光带;有的水手甚至行驶进“银海”,据说那种感觉,就像穿行在广袤雪原上,海洋仿佛像陆地一样坚实。

在17世纪的航海日志中,这样描述“银海”——

整个大海就像是一片覆盖着皑皑白雪的平原,天宇几乎见不到一丝云彩。然而,那天空……看上去黑沉沉的,就像头顶有一场风暴正在肆虐。

整个情景笼罩着一种令人敬畏的庄严气氛:大海粼光闪闪,群星隐退,天空倒悬在无边的黑暗之中。眼前的景象仿佛预示整个自然界正酝酿着一场即将毁灭这个物质世界的末日大灾。

由于这种情景太过离奇,“银海”往往被当成神话故事,就像海妖塞壬、北海克拉肯、海犀牛、海怪赛特斯一样。

直到年,一艘英国商船,观测并记录下“银海”大爆发。

年1月25日,英国商船“S.S.Lima”号正在西北印度洋海域航行,是夜没有月亮,除了轮机轰鸣,就是大海上的阵阵涛声。到了将近午夜时分,船上水手意外发现,远处有一大片银色物质迎面而来。由于天上没有月亮,海面能见度并不高,所以,这种银色物质发出的幽暗白光,显得非常诡异,水手把见到的“异象”迅速上报。

“S.S.Lima”号船长经验丰富,他意识到,自己可能遇到传说已久的“银海”。船长尽快通过无线电发出讯号,提醒同海域船只注意,同时,他也向海事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汇报情况。

正是在气象卫星跟进下,“银海”终于显形。

在接到“S.S.Lima”号通报后,气象卫星针对西北印度洋发光区进行观测发现,这片“银海”亮度并不高,视觉上感官比月光还要暗。它距离附近的索马里海岸,只有公里左右,其面积居然超过平方公里。

北京市面积大约多平方公里,“银海”只比北京小一点儿,这种体量足以覆盖整个视野,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将看到一片诡异之海,正铺满天地、闪闪发光。而那艘通报“银海”的“S.S.Lima”号,也是经历6个小时奇幻航行,才终于穿越这片区域。

没想到的是,“银海”并没有很快消失,而是从1月25日一直闪亮到27日,整整持续了三天。

可令人费解的是,既然“银海”覆盖面积惊人,又可以持续很长时间,为什么在航海史上,始终没有详细记载呢?

这个显而易见,又非常不符合常理的问题,却从一本科幻小说里,找到了答案。

儒勒·凡尔纳,和乔治·威尔斯共享“科幻小说之父”荣耀的科幻小说作家。不过,和乔治·威尔斯比起来,凡尔纳更像是一位来自未来的穿越者,因为他所描述的科幻世界,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年,凡尔纳的重要作品《海底两万里》出版发行,迅速风靡世界。在这本小说里,他记述过“银海”,其情节竟然和年卫星观测到的惊人相似,由此可以推断,凡尔纳应该是见过“银海”的,换句话说,“银海”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

这或许是个巧合,但是,这其中还有一件比巧合更不可思议的事——

年观测到“银海”消失在1月27日,而《海底两万里》中,凡尔纳描写的“银海”发生在1月27日!

“银海”两次显形,一次在小说里,一次在印度洋,它们之间相隔百年以上。基于这种情况,科学家们有了一个非常大胆的想法:

“银海”出现是有规律的,只不过周期间隔长达百年,因此,并没有留下详细记载,就算有人观测到,这种记忆也会在岁月流逝中变成传说。

那么,“银海”出现到底有没有规律?

这个问题无解,因为从年后,再也没有“银海”出现。

至于“银海”是如何形成的,这个问题同样无解,只能猜测其成因与海洋浮游生物或特殊菌群有关。

神秘莫测的“银海”,在提醒我们,自然界的超长待机能力,远远超出人类认知和想象。

如果“银海”能相隔百年出现,还有没有其他相隔数百年,甚至数千年才出现一次的现象,人类既无法观测,更无法理解。

毕竟地球已经46亿岁,而人类文明满打满算,也只有上下五千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enjoyfound.net/jbjc/100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