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行沙漠
作者;马中祥
前言
这是我年夏天去新疆的日记,今天整理出来,是为了留下这点纪念。这是一段永远难忘也不该忘记的旅程。新疆,遥远的大西北,神秘的丝绸之路,无垠的大沙漠,加上十五年前新疆一行越来越淡薄的记忆,都在召唤我。而这一次全汽车穿越塔克拉玛干,环绕塔里木盆地,穿越天山,那精彩,是那样的有诱惑力。所以,尽管左膝半月板刚刚受伤,我也没有任何犹豫,唯恐不能加入这一次诱人的旅程。隐瞒了自己的“半月板”后,我顺利加入了这次旅行。
年7月8日晚11:30乌鲁木齐金谷酒店
早晨9:00还在聊城,晚上已经坐在中国最西部、离海最远的省会的宾馆里。
这是我第一次坐飞机。十五年前,年夏天,我们坐了三天三夜的火车才到新疆,还是特快。
第一次进济南遥墙机场,感觉和进火车站差不多。与其他交通工具的等候厅除了更显豪华些之外,没大差别。窗外可以看到跑道上等待起飞的新疆航空公司的波音新飞机,比我想象中的苗条很多。正在下降的另一架空客,看起来似乎大多了。毕竟是第一次,在窗口陆续又看了几架小飞机起降,感觉还是蛮新鲜。
下午3:30分,飞机开始起跑的时候,声音很大,耳朵有点受不了。据说嚼个口香糖要好一些。滑行到拉起机头的距离,比想象的要短多了。身体后仰,地面上的楼房开始离我们而去。
在经过几次爬升后,飞机进入了公尺以上的高空,机翼下除了白云之外已经看不到任何东西。云彩就像春天黄河里破凌的冰,飞机似乎静止在这“冰凌”中,稳定地让人有些失望。一小时后,飞机在西安咸阳机场降落。从云层中下来的时候,看窗外白纱般的云气从机翼边浮掠而过,才感受到一些运动,才有了飞行的感觉。
着陆前比较好看:窗外的农田、房屋、大地越来越低,扑面而来。然后突然一阵噪声,轻微有些震动,便又回到了地上。
西安的气温是38度,飞机停下后,有一个长长的可以活动的廊桥接在机舱出口。大家下机到候机厅等候了40分钟。咸阳的机场显然比济南热闹多了:飞机一会儿一架或起或降,品牌种类也比较多。看着这些庞然大物轻巧的飞起落下,脑袋里突然冒出一个不算恰当的类比:人的技能与知识就是大小不同的飞机,对知识的运用就像飞机中的不同档次与型号,智者和愚者可能拥有同样的知识量(飞机容量相同),在运用中却有着轻松与否、优美与否、噪音大小、安全程度等的区别,也就像不同机型的不同票价。(呵呵。。其实放在汽车什么之类的上面也同样,不过是第一次坐飞机罢了)
再次飞上蓝天,我们开始了四个小时的追赶太阳的飞行。飞机在咸阳上空打了一个转后,迎着刺眼的落日,向太阳飞去。
飞机在上下两层云彩中穿行,远天便可看到一条蓝带,空灵的蓝带随着云层的厚薄高低而变换着宽度和边缘的形状。时而有高空浓云的影子投下来,机翼下方的云变成了灰黑色。仔细看过,下方的云也是分层的,有清晰的,有模糊的,有成型的,有混沌着的,亮度和厚薄也随着阳光的强弱和浓淡的变化而变换。时而有轻纱一样的薄云似乎站立着一般从窗外掠过,像古代仕女舞蹈着长长的水袖;也有平躺着如青烟一般,簇拥着飘过。
这才是飞行的感觉。我找到了原来从书报上看的一些飞行员热爱蓝天的感觉。天是如此的寥廓,如此的纯净,如此的空灵却又那样实在。
飞机非常平稳,窗外如棉絮的白云似乎跳上去能将人弹起。飞机上方“天高云淡”,使人不由得相信,天有九重,层层叠叠,直上至高。
晚上10点多钟在乌鲁木齐相当于晚上8点。太阳刚刚落山,我们终于追不上太阳,在残红的夕阳中降落在乌鲁木齐国际机场。机外的温度是28度,很舒适。
秦岭黄河,戈壁沙漠,就在逐日的飘逸中跨越。想起十五年前特快列车上三天三夜的艰苦旅程,第一次飞行的感觉让我久久不能平静。
编辑
李泽昆刘悦孙微
版式
刘家圆刘颖聪刘云凤
审核
康健王瑜
本文为聊城大学校园文学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