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现在的泪点,根本就没办法承受像《人间世》这样的作品。第一季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只是普通的医疗纪录片,一边吃外卖一边看,结果看了二十分钟饭就变咸了。
《人间世》本来是庄子的作品,用来阐述他的处世之道和人生态度,这里借用竟然分外适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面临亲人去世做不到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恐惧、悲痛、疲惫乃至放弃、欺骗、麻木,才更接近人间的真相。
想一窥人性吗?去医院的重症监护看一看吧。那里有绝症病患在临终前把器官无偿捐献给陌生人,也有至亲卷了病患的救命钱从此消失无踪,医院的无端猜疑,也有医生为了商讨一个合适的治疗方案殚精竭虑……
年轻的时候看这种纪录片,可能情绪只会有感动,同情,还有庆幸。但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了,不管看《人间世》还是《生门》,最大的情绪都是恐惧。
你知道你不是特殊的那一个,不幸降临的时候你根本无力招架,如果降临在自己身上还能强装镇定,如果是自己的孩子呢?真的想都不敢想。
我前两天只是看了一下骨癌患童那集的《烟花》的片段,就已经控制不住泪腺。你看到得了绝症的大人们,那种乐观的勇敢的态度其实就已经非常感动,也觉得太不公平。
他们这么坚强,比很多庸庸碌碌却根本不珍惜的人好太多,凭什么就不能有个健康活着的机会?但这种事情发生到了孩子身上,尤其是低龄儿童身上,我只觉得他们懂事得让人心碎。
是的我只是看到这就大哭了……
很多时候,不幸之所以为不幸,是因为它的毫无预兆。你不可能准确知道你的疼痛不适生长痛而是骨肉瘤,就像你没办法预测那些发病率极低的疾病究竟会不会落到自己头上。所以大家都会在遇到意外的时候质问苍天,为什么偏偏是我?
可是,如果不幸是可以避免的呢?
第二季第二集的《生日》里,明明知道第三次生育是对健康的极大摧残,是对身体的又一次巨大伤害,可为了拼一个儿子,为了那个并不存在的皇位,很多家庭和产妇还是选择一次又一次地跳进深渊。
他们说,知道是重男轻女,但是没办法……
结合《生门》来看,可能很多人都想不到在科学已然如此发达的当下,生孩子仍然是“鬼门关前走一趟”的生死之搏,可这种命悬一线,却被很多人,尤其是男性,认为是理所当然——
那么多人都生了,为什么你不行?
事实上就算不是医疗条件很差的偏远农村,每年也都还有大量的产妇因为产后大出血而死亡。光我身边就有很多产后大出血而从死亡线上勉强挣扎回来的例子。
很多人会把生育的过程描述成“美好”,我怀疑这种持这种说法的人,要么就没生过孩子,要么就是受虐成了习惯。
看到孩子,养育孩子的过程一般是辛苦和欣慰并存的,那真的会让人感受到幸福,可真正经历过生产的人,很难把这个过程跟任何一个令人愉悦的词联系在一起。
(《老友记》里M看了分娩录像带,觉得她妈恨她是应该的……她生下来好像有10磅,捂脸)
我一个大学基友定居美国,是我们一群人里最后生孩子的,我们之前给她做了无数心理建设,到时候会遇到怎样的疼痛,她一个骨架小到可以穿童装牛仔裤的姑娘差点吓早产。可后来她生了,跟我们说,有无痛,也很疼,但是比起自然分娩真的好太多太多了。
之前有消息说可以在国内试点和推行无痛分娩,这种解救女性于水火的善举居然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其中不乏大量女性的呼吁:
无痛分娩对孩子只有坏处没有好处,不要因为一时的自私伤害孩子!
疼痛是分娩的必然经历,不能承受疼痛你就没资格做母亲!
狗屎。
认为无痛会伤害小孩的,麻烦右转去权健报名,那里是你们应该呆的地方。
而认为“疼痛才是生产的王道”的女人们,她们的真实心声其实是:
凭什么我们疼过来了,你们却不需要承受?
人跟人的区别比人跟狗都大,“别人都能做到,你为什么不能?”
是啊,别的老公都疼老婆,看不得她受苦,你们为什么不能?
别的家里一个女儿也活了一辈子,你们为什么不能?
别的人家能为产妇提供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安抚,你们为什么不能?
别的人类都在为此后生孩子可以少痛一点而欢欣鼓舞,为什么你们不能?
更何况剖宫产这种手术?剖宫产手术亲历者如我,还是看得瑟瑟发抖……
为了拼儿子去第三次剖宫产,又遇到了各种症状,这个手术的难度可想而知。再加上遇到各种突发状况,大出血完全是预料之中的事。
看到那么多医生守在手术台边,看他们尽心尽力地为病人奔忙,为争取各种救助的措施跟同事吵架,再想到病人大出血的原因,真的会有一种“浪费资源”的感觉。
拼儿子的产妇林琴大出血,她的丈夫也知道自己的妻子出了多少血,又用了多少血。
可是如果真的只是救命那必然是无可争议,然而这是为了他们的私念,是为了他们在生了两个女儿之后还要再拼一个儿子!这些血有多少真正需要它的人们在等着它们救命,知不知道现在禁止和限制有偿献血之后健康的血液有多紧缺?
以下是手术之后
清点纱布的场面
画面容易引起不适
但还是很想说明一下
当时我手术之前
医生要我准备
两大包专用卫生纸
我不是很懂为什么
现在太懂了
怪不得我手术途中
一直很精神
出来以后还是
昏睡了一整天
后来很久很久
气血都非常不好
·
·
·
跟占用医疗资源去拼儿子的行为相比,明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不适合生育,却非要为了所谓“女人的完整”强行生育,不知道究竟哪个更可怕。
跟很多产妇拼死生育的背后是来自双方家庭的生产压力不同,产妇吴莹的丈夫和双方父母都没有强迫她生育,都明确表示不同意她生育,但都劝不动她了。
理论上来说,在我国这已经算是明理的家庭了。
她哭着说害怕的时候我也跟她一起哭,可哭完还是没法理解她,可能因为我足够幸运,顺利生下了小孩,身体也算健康,不能体会她这种迫切的心情。
看其他的同类纪录片,或者《人间世》的其他集,都会有对人性的一次次会被人类和病魔抗争的精神感动,为医患之间真诚的互动而感动,也为人与人之间最质朴的情意而感动。
可是,在《生日》这里,到头来竟然只有一种无力,生育自主是女性的特殊权利,医生也没有办法阻止她们迫切想要生育,而如果因此产生意外,医生还必须尽力救护。
身体不好也要坚持生产,是很多女性想要当母亲的执念,原本其实是无可厚非甚至不忍心责备的。问题是,身体如果真的已经差了“生育”和“生命”只能二选一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留下后代”,我不是很懂这种感动到底要留给谁。
身体不好的产妇顺利生产的例子固然有不少,更多的是各种失败的惨痛教训啊!凭什么就能认为自己是那个幸运儿?
而且就算豁出命去生下孩子,自己身体落下了毛病,后期要怎么有精力去养孩子?如果就此丧命,孩子生下来就没有了母亲,那么他们会面临什么境遇,当家长的到底想过没有?
她的丈夫看到别人一家带着孩子顺利出院,满脸的羡慕,却没想到最后自己的妻子直到最终都没有能真正看上自己孩子一眼。
吴莹给了孩子生命,却让她的父母都丢了自己的孩子。
父母如果不懂得为自己而活,只一味为了生孩子拼掉了自己的性命,还把整个家庭裹挟进来,孩子一生都要面对“你妈妈为了你连命都不要了”的心理负担,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处?
就算是这样,很多人也还是坚持要碰碰运气,不管她们是有严重的脑积水还是心脏病,是肺动脉高压,还是血小板过少……真的,我不忍心说她们愚蠢和自私,只是太不能理解,更没办法接受。
我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会认真觉得“女人不生孩子就会不完整”,这个观点除了本身非常荒谬,对那些不想生育、无法生育的女性是一种伤害之外,更是对持有论者自己的打脸:
如果生命都不存在了,要完整有什么用?
如果女性因为生育而死亡,只能留下孩子存活于世,这种情况还能算是“完整的人生”,那女性的存在意义岂不就只有生孩子?
可能在很多人心中,这恰好是个值得肯定的答案。
而恰好是这个“值得肯定”的答案,千百年来让无数女性为之前赴后继,不幸丧命也在所不惜。
吴莹的丈夫说,一开始流掉就没有这么多后续了,又说绝对不能随便拿命赌,被无数人骂不负责任,质问他为什么不去结扎。可是吴莹这么想要小孩,她是绝对不会同意他去结扎的吧?到时候是不是又要说丈夫又外心,连孩子也不愿意生肯定不爱妻子。
从前辜鸿铭被邀请到北大上课,满堂的学生都嘲笑他的遗老装扮,辜鸿铭说:
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
有的冒死生子的产妇,自己的病情还在危急的情况中,却还忙着去鼓励其他跟她情况类似的产妇,希望她们像她一样“勇敢”地怀孕生孩子。
医生无力地表示,这是一种“精神上的肿瘤”,无药可救。
很多繁殖癌患者是男性,因为男权社会长期以来的风气和舆论,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身上的那根玩意能日天。直男癌们以播撒子孙为荣耀,反正对他们来说都是何乐而不为的一时爽,不用负责任。
可是对于很多女性来说,尽管她们因为身体上没有那根玩意受尽了性别歧视的苦头,心里的那根JB却比谁都长得根深蒂固。
PS:
最大的敬意留给医生们,明知道面对的病人顽固到底,他们还是选择负责到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