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亏了廖书记,才有了这片草珊瑚种植基地,跟着村里种草珊瑚,以后家里林地就能有两份收入了!”近日,在融水苗族自治县怀宝镇永和村草珊瑚种植基地里忙碌的脱贫户李应球兴奋地说。
李应球口中的“廖书记”是该县纪委监委选派到怀宝镇永和村第一书记廖洲帆。年4月,初到永和村的他,为了尽快了解群众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情况,迅速组织队员们开展调研工作,可一个多月的走访,却让他倍感焦虑。
该县怀宝镇永和村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山村,群众多以种植杉木为主,其他产业几乎寥寥无几,大多数家庭收入主要靠外出务工和种植几亩水稻。面对全村89户位脱贫群众,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好,他一时竟无从下手。
“我们也想搞点种植产业,但是没地、没钱,还不如去打些零工,干一天赚一天的钱。”不少脱贫群众反映,杉木产业不同于其他种植产业,效益虽好,但成林期长,一般要10至15年才能砍伐,群众只能守着“山头产业”过着“穷日子”。
为了寻找适合永和村的产业发展路,廖洲帆和队员们白天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和村民一起干活聊天,了解群众产业发展计划;晚上挑灯整理汇总情况,学习产业政策,为群众产业发展做足“功课”。
他经过“白+黑”的努力,果然挖到了有价值的信息,林地既是永和村的支柱产业,但也是产业发展的瓶颈,如果能把林地“激活”,让瓶颈变为优势,岂不是能让产业发展起来?
当他在村民大会提出林下套种草珊瑚带动增收致富的想法时,却引来一片质疑。“这个草珊瑚是什么,有什么功效,我们种出来会有人买吗?”“村里从来没有人种过草珊瑚,好不好种,万一赔本呢?”
……
计划还没开始,就打退堂鼓,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廖洲帆在大会上和村民讲政策、话发展、说效益,一一解答疑惑,提议先由村民合作社带头试种,为群众产业发展“打样”,获得村民的支持。
成立基地,资金、土地和技术是关键,为了做好基地成立的前期准备,廖洲帆奔走在各级部门和村屯之间。在该县纪委监委的指导和帮助下,利用第一书记帮扶资金5万元,加上村集体资金5万元,作为基地启动资金;挨家挨户宣传村里产业发展计划,8户村民主动将自家闲置的林地无偿提供用作基地;协调找来镇里草珊瑚种植大户为基地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在群策群力下,永和村草珊瑚种植基地的一系列基础工作有序开展,亩草珊瑚种植基地“横空出世”。
“我明年不打算出去务工了,留在村里搞产业,还能照顾一家老小,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脱贫群众何忠平信心满满地说道。
草珊瑚种植基地成立后,激活了村民产业发展的信心,为了让村民的林地都“活”起来,从扶贫小额信贷、产业补助,到种苗订购、技术指导、销售渠道……廖洲帆和驻村队员们事事操心,想方设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
“廖书记来了以后,我们不仅有了自己的特色产业,村屯面貌也发生了新变化,感谢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感谢纪委给我们派来一位年轻有干劲的好书记啊!”永和村党总支部书记韦建光感激地说道。
一年多来,经过努力,廖洲帆带领队员和帮扶干部为永和村做了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目前,建成永和村“党建+廉政”微基地,家风家教文化小广场及围栏、花圃等,配齐村委办公设施,完成村屯道路水毁修复4个、屯级巷道2个,发展林下土鸡养殖、林下草珊瑚等产业,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10万元,帮助农户申请危房改造指标3户、小额信贷2户……
来源:融水苗族自治县纪委监委作者:王艳玲编辑:屠道森校对:姚瑶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